食肆結業潮持續,在灣仔太原街開業3年的「瀾之茶居」昨日(20日)最後一天營運。餐廳今日(21日)在社交媒體發文稱感到十分痛心與不捨,解釋近年因為租金壓力、生意不佳、市場環境轉變等問題,即使再有心也無力繼續支撐下去。多名顧客向本報記者讚賞餐廳食物美味,裝飾帶有懷舊風情,對結業感到可惜,估計受到租金昂貴、北上消費潮和疫情後生活習慣改變所影響。
帖文形容「點心」是香港獨特的飲食文化、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和社交方式;當初為了向全世界宣揚香港文化及傳承文化而開業,讓顧客能在這繁華的鬧市中感受60至80年代的爛漫氛圍,品嚐師傅每天早上新鮮製作的手作點心。
餐廳感謝顧客一直以來的支持,並呼籲密切留意餐廳最新的消息,「我們很快會捲土重來,以新一個面貌再見大家」。
顧客:旺丁不旺財
顧客葉先生稱自己由「瀾之茶居」開張光顧至今已3年,對結業感到可惜,因為如今能堅持經營的小店實在不多。他聽說餐廳與業主無法就租金達成共識,只能提前結業。又說街上很多小店都因為類似原因結業,甚至連鎖店也撐不下去,現今的飲食業、零售業都很難經營。
葉先生讚賞餐廳出品非常出色,十分精緻,不同於一般連鎖餐廳或大型酒樓那種常規的菜式。形容點心是自家製作,小菜帶有懷舊風味,不是預製食材,再加上用餐環境讓人感受到八、九十年代香港最繁盛時期的氛圍,很有親切感及非常難得。當葉先生想與朋友、客戶或外國朋友吃飯,都會想到這間餐廳。
他憶述在餐廳開業初期,本地顧客佔多數,他們來這裏打卡感受濃厚的香港本土文化,再加上店主把收藏品陳列於此與大家分享,成為了一種美好的集體回憶。近年,餐廳亦吸引不少年輕人、中國大陸和外籍遊客。但他認為,餐廳「旺丁不旺財」,很多大陸遊客可能只叫一、兩份餐,吃完拍張照片就離開。
他又稱,以前在晚上11、12時甚至更晚,灣仔仍有餐廳營業,但現在9、10時已經關門了,市面顯得冷清,街上黑漆漆的,毫無氣氛。他強調吃飯喝酒或娛樂其實講究的就是氣氛,如果氣氛好,可能會多點幾道菜或多叫幾杯酒;如果氣氛不好,可能就少點東西,甚至不願意出門。他認為在疫情之後,許多人的生活、飲食和消費習慣都改變了,導致了這種情況。
被問到北上消費潮,他認為香港與深圳及大灣區交通便利,突出了香港的性價比問題。香港因為租金高昂,一杯手打檸檬茶可能要3、40港元,但深圳只需10至20港元,所以有些人可能會選擇去深圳消費。
飲食界立法會議員張宇人近日稱,若餐廳經營困難,要結業應趁早,不要拖延到最後一刻。葉先生笑言那是晦氣說話,需要以智慧去理解他的言論,可能是在提醒大家自求多福。葉認為香港的商業環境本就是自由經濟,過去並不依賴政府補貼,但當前大環境不樂觀,建議政府仍需出一分力,通過發牌、修訂條例等方式,促進經濟活力,讓旅遊、飲食和零售等行業自然復甦。
顧客讚餐廳不用預製菜
顧客May及Gordon讚賞「瀾之茶居」以懷舊香港風情為特色,裝飾充滿八十年代氛圍,勾起不少人的回憶。又覺得食物美味,尤其是手工製作的點心和傳統菜餚,與一般酒樓的預製菜不同;店員服務親切,與常客關係融洽。
他們慨嘆,有特色的小店在灣仔越來越少,多數餐廳用預製菜,缺乏獨特風味。認為「瀾之茶居」用心經營,但市場環境惡劣,難以為繼,只能期待市場好轉。兩人估計,餐廳結業可能是因為租金貴或經營困難,近年香港消費力下降,人們花錢更謹慎,不少人選擇去大陸消費,認為性價比更高。他們認為,大陸某些餐廳價格也不低,服務雖但排長龍,北上與留港消費所付出成本差距不如想像大。
他們又認為,規模越大的餐廳,壓力越大,因租金和開支難以削減,導致「死得更快」。特首李家超建議餐廳轉型或創新,例如將傳統酒樓改為鐵板燒,但他們對此持懷疑態度,認為這種轉型並不實際,餐廳的格局和設備難以適應新模式,若市場上若過多同類型餐廳,競爭壓力只會更大。
另一位顧客曾先生讚賞餐廳食物很好吃、環境漂亮,餐廳裝修充滿香港復古特色,牆上掛著許多老電影海報。他亦會帶來香港旅遊的朋友來這裏用餐,不知道受訪當天是最後一天營業,感到很可惜。
他觀察到餐廳在午餐時間比較多顧客,但晚上較少人。他聽說餐廳生意近來不太好,可能因為疫情後很多人選擇在家吃飯、周末北上消費,再加上香港租金高昂,經營確實很困難。@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