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今日(22日)表示,今年上半年錄得約1.62萬宗科技罪案,按年微升0.5%,損失金額近30億元,較去年同期多近4億元。當中網上投資騙案錄得2,273宗,佔整體科技罪案的14%,按年增近25%,累計損失金額高達14.8億元,按年增近4億元,遠高於其它類型的網騙案件。近期亦有業主遭到假扮高收入人士的騙徒聲稱有意租賃,其後發展戀情,被誘騙在虛假網站投資,損失高達3,100萬元。高級警司梁靄琳舉例兩宗損失皆高達3,000萬元的個案,提醒大眾提高警覺。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高級警司梁靄琳表示,科技罪案當中,網上投資騙案僅次於網上購物騙案和求職騙案,排名第3,涉及的總損失金額是科技罪案當中最多,平均每宗損失達65.1萬元,遠高於其它類型案件。
警方指,騙徒一般會透過釣魚短訊或虛假廣告認識事主,再隨機將他們拉入即時通訊軟件WhatsApp或Telegram群組,又自稱是投資專家,及標榜有內幕消息等,並安排同伴在群組貼出高額獲利的截圖,誘騙事主使用不明應用程式及虛假平台,投資股票、基金、虛擬貨幣或高回報項目。初期事主會獲得微薄利潤,到後來要求提取鉅款,騙徒就會失去蹤影。
據警方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透過WhatsApp接觸受害人的案件有1,260宗,透過Facebook和Instagram分別有411宗和226宗。最多受害人的年齡群組是41至50歲,其次是51至60歲,以及61歲以上,此3個群組佔所有受害人的七成;不同職業的市民包括專業人士也有墮入網上投資騙案,當中醫生、律師、會計師、建築師等已佔受害人的一成。
梁靄琳透漏一宗損失高達3,000萬港元的個案,受害人為65歲女性退休人士,她於去年8月透過Facebook看到騙徒的帖文,內容稱有利潤豐厚的投資貼士推介,因此點擊帖文的連結加入WhatsApp投資群組,繼而被誘騙下載兩個虛假應用程式投資港股和美股,去年10月至今年4月共轉賬逾3,000萬元予騙徒的不同帳戶進行投資,最後因不能提現發現受騙。
梁靄琳指最近更發現有騙徒假冒高收入租客身份,專門詐騙在網上放租的業主。她舉例指,上半年最大宗俗稱「殺豬盤」的案件,涉及一名52歲、從事保險業的女子。她於去年11月在房地產平台放租,有騙徒偽裝高端租客聯絡業主,從對話中營造高收入人士的形象,博取信任,並與業主有訊息往來,兩人及後更發展成網戀關係。騙徒其後指示事主,在虛假網站上交易,由去年12月至今年3月,事主分別將2,000萬元,及價值1,100萬元的虛擬貨幣,轉入指定戶口,其後無法取回虛擬貨幣,亦與騙徒失去聯繫。
梁靄琳認為,本身有資產的人士更容易被騙徒盯上,指騙徒鎖定這類人士後,會將對方拉入群組,或與對方熟絡後,直接指示他們到虛假網站交易。
Meta建議WhatsApp用戶調整私隱設定
Meta香港公共政策主管譚雋蘭表示,為保障用戶安全和打擊騙徒,持續開發新技術,測試不同的創新解決方案,冀能提升用戶賬戶安全性、準確驗證用戶真實身份,並防止騙徒冒充名人或不當使用其照片,並與各國政府、科技企業、銀行以及執法機構緊密合作,共同追蹤並打擊網絡騙案。
Meta去年於全球的Facebook和Instagram移除逾1.57億個詐騙廣告,今年上半年亦主動偵測及封鎖了超過680萬個與詐騙集團相關的WhatsApp帳戶。
譚雋蘭建議WhatsApp用戶,調整私隱設定,拒絕讓非聯絡人將自己加入群組,形容這是最有效防止墮入騙案的方法。她又鼓勵用戶舉報詐騙集團相關帳戶,指系統接獲舉報後,會偵測被舉報帳戶最近5個對話訊息是否詐騙內容,亦會查看有關帳戶是否於新建立後到處傳送大量訊息等,若判定屬詐騙帳戶便會移除。@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