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弗里克收藏館」(The Frick Collection)的木蘭花又盛開了。這些廣受紐約市民喜愛的木蘭花是紐約最大型的樹種,它們在春天重新綻放時,恰逢博物館在經過五年的全面翻新後於4月17日重新開放,翻新的費用高達2.2億美元。這筆巨額資金促成了2.7萬平方呎(約2508平方米)的新建築、6萬平方呎(約5574平方米)的現有建築空間的改造、外牆的翻新與擴建、增設禮堂與首家咖啡館,以及花園的整修等等。

這些討喜的增建工程與原始結構完美融合,收藏館是鍍金時代(19世紀末和20世紀)實業家亨利‧克萊‧弗里克(Henry Clay Frick,1849—1919年)與家人於1914年建造的住宅,由建築公司「卡雷爾和黑斯廷斯」(Carrère and Hastings)以美術學院派(Beaux-Arts)風格設計。

畢生致力於藝術收藏

弗里克透過與美國當時頂尖的顧問、室內裝飾師和古董商合作,大規模收集美國令人矚目的私人藝術作品。這些收藏匯集了從文藝復興時期到19世紀末,西方文明時期傑出藝術家的大量作品。

歐洲繪畫、青銅器、利摩日琺瑯(Limoges enamels)、瓷器、古董傢俬和其它裝飾藝術品共同展示。對於一座博物館來說,這樣的策展模式頗為獨特,卻又能喚起大眾認識弗里克家族當時居住的氛圍。弗里克在遺囑中交代將這棟宅邸及收藏品捐贈予社會大眾,用於欣賞與教育之使用,至今仍有專業管理員仔細維護著。

收藏品數量已增加到約1800件,需要更大的展示空間與更完善的基礎設施,此次翻修目的正是為此。館內近一半的收藏是在弗里克生前購買的,其餘則是博物館購置或由慈善家捐贈。近期收到的捐贈物品包括:麥森(Meissen)和杜帕克(Du Paquier)瓷器、重要畫作,以及該館首幅文藝復興時期的女性肖像——喬瓦尼‧巴蒂斯塔‧莫羅尼(Giovanni Battista Moroni)的畫作。

弗里克收藏館在本次翻修重新開放前的最後一次重大翻修是在1935年完成的。同年,該建築及其藏品以公共博物館的形式對外開放。當時,亨利的女兒海倫‧克萊‧弗里克(Helen Clay Frick)負責為此進行必要的結構改造與監督,由古典主義建築師約翰‧羅素‧波普(John Russell Pope)進行了精心的設計,包括主樓層(main-floor)的各藝廊、令人讚歎的室內「花園庭院」(Garden Court)、毗鄰的九層建築「弗里克藝術研究圖書館」,以及其它項目。

弗里克收藏館的花園庭院(Garden Court)。(Joseph Coscia Jr./弗里克收藏館提供)
弗里克收藏館的花園庭院(Garden Court)。(Joseph Coscia Jr./弗里克收藏館提供)

今天,博物館和圖書館可從室內相通,方便工作人員、學者和遊客輕鬆往返。

弗里克收藏館主樓層

圖書館,是海倫為了紀念父親,在1920年創立並免費對外開放的。起初,圖書館位在地下室的保齡球館內。館內收藏的西方美術和裝飾藝術等相關作品遠超過博物館的館藏範圍,涵蓋了4世紀到20世紀的各個時期。紅色皮革鉚釘門、歷史悠久的燈具、橡木彩繪橫樑、金色壁畫等裝飾,無不增添閱覽室優雅寧靜的氛圍。

弗里克藝術研究圖書館的閱覽室。(Joseph Coscia Jr./弗里克收藏館提供)
弗里克藝術研究圖書館的閱覽室。(Joseph Coscia Jr./弗里克收藏館提供)

詹姆斯與芭芭拉‧雷貝爾接待大廳(The James S. and Barbara N. Reibel Reception Hall),位於弗里克收藏館。(Nicholas Venezia/弗里克收藏館提供)
詹姆斯與芭芭拉‧雷貝爾接待大廳(The James S. and Barbara N. Reibel Reception Hall),位於弗里克收藏館。(Nicholas Venezia/弗里克收藏館提供)

穆拉諾玻璃(Murano glass)燈飾與淺色系的意大利大理石打造的樓梯,可說是巧奪天工。熱情的遊客戶服務務人員在新擴建的接待大廳歡迎訪客。塞爾多夫建築師事務所(Selldorf Architects)負責本次博物館整體翻新與改善工程,接待大廳成為計劃的核心特色。

事務所的負責人是安娜貝爾‧塞爾多夫(Annabelle Selldorf),她以設計國際文化專案業聞名,近日還被《時代雜誌》(TIME)評選為2025年最具影響力百大人物之一。她的團隊將大廳區域重新規劃,讓博物館整體動線更加流暢。大廳的天花板降低,屋頂抬高,新增設的上方樓層與建築的二樓同高。

大樓梯(Grand Staircase),通往二樓展示廳。弗里克收藏館在近期翻新後開放二樓展廳。(Joseph Coscia Jr/弗里克收藏館提供)
大樓梯(Grand Staircase),通往二樓展示廳。弗里克收藏館在近期翻新後開放二樓展廳。(Joseph Coscia Jr/弗里克收藏館提供)

二樓空間的對外開放是博物館翻新的重頭戲。起初這裏是弗里克夫婦的私人臥房,在私宅改建為博物館後,二樓成為辦公室。幾十年來,許多遊客都會眼巴巴好奇地望著一樓南廳以繩索隔開的大樓梯,幻想著樓梯上方究竟收藏著哪些珍寶。如今,我們終於能拾級而上,探索翻新後的房間,裏頭擺滿了古董傢俬、修復與再製的紡織品,當然還有藝術傑作。

一睹二樓風采

二樓的小走廊(The Small Hallway)近日對外開放參觀,天花板以奧爾登‧特瓦赫特曼(Alden Twachtman)於1914年創作的壁畫為特色。(Joseph Coscia Jr/弗里克收藏館提供)
二樓的小走廊(The Small Hallway)近日對外開放參觀,天花板以奧爾登‧特瓦赫特曼(Alden Twachtman)於1914年創作的壁畫為特色。(Joseph Coscia Jr/弗里克收藏館提供)

漫步在琳瑯滿目的新藝廊之間,令人目不暇給,每個展示廳都透過門口的一瞥散發著誘惑的氣息。參觀者行進的腳步倏地停止在小走廊上。這條原本普通的走道,因藍色彩繪天花板而引人注目,彩繪裝飾包括中國風的猴子、鳥類、寶塔與更多充滿奇趣的圖案。關於這幅可追溯至1914年的壁畫的藝術家或靈感來源,儘管目前幾乎無法證實,但無疑是這全新的樓層中令人驚喜的發現。

早餐室(The Breakfast Room)是弗里克收藏館二樓的一處新藝廊。(Joseph Coscia Jr/弗里克收藏館提供)
早餐室(The Breakfast Room)是弗里克收藏館二樓的一處新藝廊。(Joseph Coscia Jr/弗里克收藏館提供)

其中有一些新展廳的布局仍與當年弗里克家族居住時期的風格保持一致,例如早餐室(The Breakfast Room)。其它藝廊則是全新打造,例如獎牌室(the Medals Room),目前正在展示近期取得的這類文物,此外,還有一幅先前不對外開放的畫作——15世紀的藝術家真蒂萊‧貝利尼(Gentile Bellini)繪製的總督肖像。

獎牌室(the Medals Room)位於博物館新開放的二樓展廳,展示最近收藏的文物。(Joseph Coscia Jr/弗里克收藏館提供)
獎牌室(the Medals Room)位於博物館新開放的二樓展廳,展示最近收藏的文物。(Joseph Coscia Jr/弗里克收藏館提供)

博物館一樓展廳中原有一些深受粉絲喜愛的收藏品已被搬到了二樓。胡桃木廳(The Walnut Room)曾是弗里克本人的睡房,這裏展出兩幅具指標性的女性肖像畫。其中一幅是由18世紀英國社會人物肖像畫家喬治‧羅姆尼(George Romney)繪製他的繆斯女神《艾瑪‧哈特》(Emma Hart),後來她成為聲名狼藉的咸美頓夫人(Lady Hamilton)。這幅肖像畫放置在壁爐架上明顯的位置,牆上精心雕刻的木製花環更增添美感。這幅畫像擺放的位置與弗里克居住時期相同。房間的另一側是法國新古典主義藝術家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繪製的令人著迷不已的肖像畫《布羅伊家族的路易絲郡主,即後來的奧松維爾伯爵夫人》(Louise, Princesse de Broglie, Later the Comtesse d’Haussonville)。

胡桃木廳(The Walnut Room),曾是弗里克自己的睡房,位在弗里克收藏館二樓。(Joseph Coscia Jr/弗里克收藏館提供)
胡桃木廳(The Walnut Room),曾是弗里克自己的睡房,位在弗里克收藏館二樓。(Joseph Coscia Jr/弗里克收藏館提供)

展覽將持續到2025年8月11日前,參訪者將有機會一睹安格爾為肖像作品繪製的預備草圖。這幅草圖作品現歸弗里克博物館所有,與博物館裏永久收藏的其它紙上作品一同展出。這些作品展示於博物館一樓新建的櫥櫃展廳(Cabinet Gallery)。

金底畫室(The Gold-Grounds Room)是對海倫的深情致敬。這間展廳設在她以前的睡房,展出了一組意大利早期文藝復興時期特殊金色背景的繪畫作品。儘管海倫的父親更喜歡文藝復興鼎盛時期風格,但海倫對這種創新的風格特別感興趣。海倫在博物館購入這批藏品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事實上,金底畫室的亮點,也是弗里克收藏館乃至紐約所有博物館的傑作,是杜喬(Duccio)和契馬布埃(Cimabue)的板畫作品。這兩幅作品目前都出借給歐洲的重要展覽:倫敦國家美術館的展覽「錫耶納:繪畫的興起,1300—1350年」(Siena: The Rise of Painting, 1300–1350)與羅浮宮的展覽「契馬布埃的新視角:意大利繪畫的起源」(A New Look at Cimabue: At the Origins of Italian Painting)。

金底畫室(The Gold-Grounds Room)是二樓新的展廳,展出意大利早期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作品。(Joseph Coscia Jr/弗里克收藏館提供)
金底畫室(The Gold-Grounds Room)是二樓新的展廳,展出意大利早期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作品。(Joseph Coscia Jr/弗里克收藏館提供)

二樓最受矚目的區域是弗里克之妻、海倫之母阿德萊德‧柴爾茲(Adelaide Childs)以前的睡房。柴爾茲在世時,這間睡房裏的飾板是由法國洛可可風格藝術家弗朗索瓦‧布歇(François Boucher)及其工作室繪製,這些飾板是由龐巴度夫人(Madame de Pompadour)委託製作的。

布歇廳(The Boucher Room)已搬遷到二樓,即弗里克妻子阿德萊德‧柴爾茲以前的閨房。(Joseph Coscia Jr/弗里克收藏館提供)
布歇廳(The Boucher Room)已搬遷到二樓,即弗里克妻子阿德萊德‧柴爾茲以前的閨房。(Joseph Coscia Jr/弗里克收藏館提供)

直到最近,包括大理石壁爐在內的大部份展品,都在博物館的一樓(ground floor)展示。將這個被稱為「布歇廳」(The Boucher Room)的展廳拆解,搬至大樓梯上層,並重新安裝成原來的樣子,這項極其繁複的工程是由博物館副館長兼彼得‧傑伊‧夏普(Peter Jay Sharp) 劇院首席策展人澤維爾‧薩洛蒙(Xavier F. Salomon) 領軍執行的。他的構想如今已成為全場焦點。

布歇廳裏的特色,包括由法國洛可可藝術家弗朗索瓦‧布歇(François Boucher)及其工作室繪製的裝飾面板,以及生產自法國官窯的賽弗爾(Sèvres)瓷器。(Joseph Coscia Jr/弗里克收藏館提供)
布歇廳裏的特色,包括由法國洛可可藝術家弗朗索瓦‧布歇(François Boucher)及其工作室繪製的裝飾面板,以及生產自法國官窯的賽弗爾(Sèvres)瓷器。(Joseph Coscia Jr/弗里克收藏館提供)

這些迷人的彩繪場景描繪了從事各種藝術與科學活動的孩童,並搭配一系列法國官窯賽弗爾(Sèvres)的瓷器收藏,與來自18世紀法式城堡的拼花地板,以及原版絲質室內裝潢相得益彰,此外還能由此欣賞博物館第五大道花園的美景——盛開的木蘭花與中央公園盡收眼底。

弗里克收藏館的「舊識」

一樓(ground-floor)的餐廳(The Dining Room)正展示弗里克家族18世紀的藝術收藏。(Joseph Coscia Jr/弗里克收藏館提供)
一樓(ground-floor)的餐廳(The Dining Room)正展示弗里克家族18世紀的藝術收藏。(Joseph Coscia Jr/弗里克收藏館提供)

對於弗里克收藏館的常客來說,除了看到令人嚮往的二樓展區,還能與一樓那些熟悉的「舊識」陳設品重逢。一樓的餐廳(The Dining Room)仍保留原樣,陳列著弗里克收藏的18世紀英國肖像畫、中國花瓶和英國銀器。典雅的圖書館則繼續展示出英國肖像畫,除了包括托馬斯‧勞倫斯爵士(Sir Thomas Lawrence)備受推崇的肖像畫《茱莉亞‧皮爾夫人》(Julia, Lady Peel)外,還有風景畫、小型意大利青銅雕塑,甚至還有吉伯特‧斯圖亞特(Gilbert Stuart)創作的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經典美國肖像畫。

圖書館展廳(Library Gallery),位在弗里克收藏館的主樓層(main-floor)。(Joseph Coscia Jr/弗里克收藏館提供)
圖書館展廳(Library Gallery),位在弗里克收藏館的主樓層(main-floor)。(Joseph Coscia Jr/弗里克收藏館提供)

起居廳(the Living Hall)裏的畫作至今仍以弗里克當時布置的原貌懸掛著。壁爐架上裝飾著艾爾‧葛雷柯(El Greco)的宗教肖像畫《聖葉理諾》(Saint Jerome),兩旁是小漢斯‧霍爾拜因(Hans Holbein)創作的肖像《托馬斯‧莫爾爵士》(Sir Thomas More)和《托馬斯‧克倫威爾》(Thomas Cromwell)。起居室另一面的作品是喬瓦尼‧貝利尼(Giovanni Bellini)令人讚賞的畫作《狂喜中的聖方濟各》(St. Francis in the Desert),它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出色的畫作之一。在如此宜人的環境中欣賞這些傑作,令人興奮不已。

起居廳(the Living Hall)位在主樓層(main-floor),展示的畫作與弗里克居住時一模一樣。(Joseph Coscia Jr/弗里克收藏館提供)
起居廳(the Living Hall)位在主樓層(main-floor),展示的畫作與弗里克居住時一模一樣。(Joseph Coscia Jr/弗里克收藏館提供)

西側藝廳(The West Gallery)猶如令人心醉的伸展台,展出許多其它珍品,包括博物館珍藏的三幅維梅爾(Vermeer)作品之一(弗里克購入的最後一幅畫作)、透納(Turner)的港口場景畫、林布蘭(Rembrandt)的自畫像、維拉斯奎茲(Velázquez)的王室肖像畫,以及委羅內塞(Veroneses)的寓言作品。

乍看之下,一樓的大部份區域似乎沒甚麼變化。然而,弗里克展示廳的每一處都經過清潔和修繕,從油漆、灰泥粉飾、拋光到最先進的基礎設施更新等等。所有天窗,包括西側藝廳的,都已更換。新窗戶採用防紫外線玻璃,顯著改善了採光條件。

西側藝廳(The West Gallery)是弗里克收藏館主樓層(main-floor)的亮點。(Joseph Coscia Jr/弗里克收藏館提供)
西側藝廳(The West Gallery)是弗里克收藏館主樓層(main-floor)的亮點。(Joseph Coscia Jr/弗里克收藏館提供)

展廳獨特的綠絲絨牆面,由法國里昂歷史悠久的普雷勒(Prelle)公司手工編織並復刻製作。同一家公司再次製造了其1914年生產的以三種色調交織而成的原始布料。

另一個乍看之下可能與原本沒兩樣,但實際上卻有極大的改善的例子,是七十街小花園(70th Street Garden),不論從接待廳、街道上或幾個新建的觀景台都能看見它。這片備受珍視的綠地由英國傳奇園林設計師兼景觀建築師羅素‧佩奇(Russell Page)於1977年建造。當時他拆除了相鄰的一棟聯排房,開闢出這片土地。花園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只用於觀賞,並非用來接待訪客。

弗里克收藏館位於東70街的立面。(Nicholas Venezia/弗里克收藏館提供)
弗里克收藏館位於東70街的立面。(Nicholas Venezia/弗里克收藏館提供)

弗里克收藏館最初的翻修計劃原本要把花園移除,但因為公眾強烈反對,該區得以保留,並由著名公共景觀設計師林登‧米勒(Lynden Miller)啟動保護和復興計劃。在弗里克收藏館的一段介紹影片中,米勒表示她「一直在思考關於季節、紋理和形式,以及存在其間的空間感。羅素‧佩奇非常堅持,樹木的排列方式並非人們所預期的那般整齊,他讓它們略微錯開,這樣你就能看到樹幹的垂直線條,才能在牆邊形成美麗的形狀」。

具備遠見的佩奇,一心探索以全新視角看待事物,正如所有才華洋溢的建築師、文物保護專家、策展人、園藝師以及其他參與這項偉大而細緻的翻修工程的專家一樣。這次翻新工程已然為美術館注入了明顯可感知的熱情與活力,舉凡從和悅的警衛到踴躍的參訪者都可見一斑。這項計劃將使弗里克收藏館成為後代心目中美麗與寧靜的燈塔。

原文:The Visionary Cre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The Frick Collection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

米歇爾‧普拉斯特里克(Michelle Plastrik)擔任藝術顧問,現居紐約市。寫作主題廣泛,包括藝術史、藝術市場、博物館、藝術博覽會、特別展覽等。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