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計劃正式啟動外國代理人登記制度,加強打擊外國勢力干擾。人權專家接受採訪時表示,外國代理人登記制度的實施將為打擊跨國鎮壓提供法律依據。

加拿大聯邦公共安全部長阿南達桑格里(Gary Anandasangaree)近日表示,加國首個外國干預監督機構將於9月份獲得任命,新的外國代理人登記制度將於今年秋季晚些時候啟動。

2024年「林哲夫人權獎」得主、「外國影響力透明度登記聯盟」(FITR 聯盟)召集人馮玉蘭女士代表該聯盟對政府在建立外國影響力透明度登記處方面取得的進展表示歡迎,外國代理人登記制度的實施將使打擊跨國鎮壓有法可依。

中共是最具危險性、最活躍的外國干預者

根據加拿大情報機構的評估,目前在加國最活躍的四個外國干預勢力分別是中國、印度、伊朗與俄羅斯。中共被評為最積極的干預者,其手段包括透過統一戰線、社交媒體操控、滲透選舉、恐嚇異見人士等方式影響加拿大政治與社會。

馮玉蘭表示,作為被指最具危險性的政權,中共集各種專制集權手段於一身,並迅速吸收俄羅斯在假訊息與網絡攻擊方面的技術,利用人工智能與社交媒體(如微信)進行輿論操控與恐嚇。

她說,中共在加拿大境內已建立超過300個統一戰線機構,尤其以福建派系為主。這些機構透過利誘和滲透,成為中共在加國的打手,對民主人士與特定群體(如法輪功)進行騷擾與威脅。

以中共在加拿大設立的警站為例,馮玉蘭說,他們通過利益勾結與身份偽裝,滲透社區與政府機構,實際上扮演著中共公安和國安的角色。她提醒公眾,中共警站不一定是有形的機構,而是功能性滲透,這些人員常混跡於公共場所,如咖啡廳,進行情報活動。

利用C-70打擊中共滲透與跨國鎮壓

加拿大近年來已將跨國鎮壓逐步納入刑事法律框架,尤其是通過《外國代理人註冊法》(Bill C-70)與刑法修訂,為執法部門提供了新的針對工具。

C-70法案要求與外國政府有合作或利益關係者必須登記,否則將面臨最高500萬加幣罰款與5年刑期。若行為涉及跨國鎮壓,且未登記,可視為違法代理行為,進一步觸犯刑法。

馮玉蘭認為,C-70是對抗外國干預與跨國鎮壓的關鍵第一步。她強調,該法案的核心在於:首先,為執法部門提供法律依據。她表示,長期以來,加拿大執法機構如RCMP因缺乏適用法律,無法對外國代理人進行有效控訴與懲罰。刑法門檻過高,導致許多案件無法立案;C-70則填補了這一法律空白,將肇事者繩之以法。

馮玉蘭說:「其實過去幾十年來,公民社會和情報局不斷向政府提出外國干預和跨國鎮壓的問題,但是我們的執行部門——加拿大騎警(RCMP)和警察都沒法對有關的人士提出控訴,甚至定罪。主要就是我們在法律方面,沒有可以應用的法律工具,(這個工具能)使執法部門有效針對有關人員進行控訴、判罪,甚至將其驅逐出境。」

其次,該法案將提升立法和民主制度的透明度。她表示,法案要求與外國政府有利益關係者必須登記,並在統一的網站上公開。讓民選官員與公務員辨識其是否為外國代理人,避免政策制定過程遭受不當影響。

對於部份人士聲稱該法案可能引發對華裔的「二次歧視」,馮玉蘭駁斥說,這些言論多來自親共派政客。他們過去甚至反對華裔爭取平反人頭稅的運動,現在卻以「維護華裔權益」為名混淆視聽,實屬虛偽與誤導。

第三,該法案有利於強化懲罰與問責機制。馮玉蘭進一步建議,若查證屬實,除了罰款和判刑,也應取消肇事者永久居民或公民身份,並仿傚美國與澳洲的做法,予以遞解出境。

公民社會呼籲問責與制裁跨國鎮壓

中共的跨國鎮壓已經滲透到加拿大的文化與行政層面。今年,加拿大四個城市上演神韻的劇院遭遇炸彈威脅,引發公民社會對跨國鎮壓行為的高度警覺。此類事件不僅干擾正常文化活動,更暴露出外國勢力在加拿大境內滲透與操控的嚴重程度。

作為公民社會的代表,馮玉蘭在訪談中表示,這些威脅行為本質上屬於跨國鎮壓的手段,應通過法律手段予以追查與懲罰。她說:「那種假消息,假恐嚇,炸彈恐嚇,其實也是一種跨國鎮壓方式的表現。」

根據加拿大司法部網站,刑法典(Criminal Code, R.S.C. 1985, c. C-46)已在2025年4月進行修訂,並加入與跨國鎮壓相關的內容:新增罪名或擴展既有罪名,包括散播恐嚇訊息(如炸彈威脅)可依據刑法第83.231條「恐怖活動虛假警報罪」處理;若行為涉及外國政府指使,則可依C-70進行調查與登記義務追究。根據刑法,炸彈或大規模槍擊威脅的處罰可判處最高五年監禁。

馮玉蘭強調,中共此類恐嚇行為應納入C-70刑法的執法範疇;執法部門,如加拿大騎警(RCMP)應追查散播謠言者,並依法懲處。

她另外舉例說,多倫多市議會曾臨時取消關於跨國鎮壓的研討會預定的場地,理由不明,疑似受到外部干預。她認為,這是行政程序遭滲透的典型案例,應追查相關職員是否受特定勢力指使。她表示,若不追究責任,將助長更多類似事件發生。「如果不追問,也不調查,那下一次還會繼續。」

外國干預專員應更具權威、聲望與非黨派性

C-70規定,在與反對黨協商後任命一名新的外國干涉透明度專員。馮玉蘭表示,希望這名官員是「德高望重」、「具備公信力」的人。她還強調,專員必須對外國滲透、跨國鎮壓等議題有深入理解,能夠以專業方式應對挑戰,提出有效對策。

除了專業與公信力,FITR也強調專員必須具備非黨派性(nonpartisan)。馮玉蘭說:「若專員過於偏向某政黨,將難以獲得其它政黨與公民社會的信任,進而影響調查的公正性與有效性。」

馮玉蘭說,提出這些要求的背景源自過往的經驗教訓。以2019與2021年聯邦大選為例,加拿大情報機構與媒體曾揭露中共干預選舉的行動。當時,杜魯多政府任命了前總督約翰遜(David Johnston)為特別專員,負責調查相關事件。

她表示,儘管約翰遜具備一定聲望,但其與自由黨的密切關係引發質疑。反對黨與公民社會普遍認為他缺乏對外國干預問題的深入認知,無法有效領導調查工作,進而削弱了公眾信任。她也批評約翰遜當時提出以國會聽證會(parliamentary hearing)作為調查方式,缺乏實效與問責力,無法真正追究政府責任。#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