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矚目的「習特會」10月30日在韓國舉行,早前預計4個小時的會談大幅縮水,僅約1小時40分鐘便匆匆結束。
中共黨魁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天在韓國釜山的金海國際機場會面,這也是兩人時隔6年的首場面對面會談,地點遠離正在慶州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現場。
外界認為這次會面地點並不大氣,相當於降格,之所以這樣安排,是因為特朗普日程太緊,會面後隨即乘專機回國;而對習近平來說,在這裏會面主要考慮的是安全問題,他這次訪韓激起韓國各地民眾強烈抗議。
在雙方會談之前,特朗普曾對媒體透露,與習的會談時間估計需要三、四個小時。但實際會談時間只有大約1小時40分鐘,韓國當地時間30日中午12時50分(北京時間上午11時50分)左右,習特兩人離開會場,特朗普隨即搭乘空軍一號返回美國。
據媒體報道,特朗普在機上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雙方談到俄烏議題,但沒有談到台灣議題。特朗普說:「沒有提到台灣,也沒有被討論。」
這次習特會匆匆結束,出乎外界預料,獨立時評人蔡慎坤在社交媒體X發文說:「原本四個小時的會談,只有90分鐘就匆匆結束,如果去掉翻譯的時間,應該不到一個小時。既沒有見記者,也沒有聯合公報,與外界的期待有很大差距。」
對此有網民跟帖說:「要嘛就是走個形式,要嘛就是不歡而散。我覺得後者機率比較大。」「川(特)才是可以『定於一尊』的。習估計只能照著劇本來。」
特朗普與習近平的會晤是他為期五天亞洲之行的最後一個行程。他此前與日本和東南亞國家簽署了稀土協議,試圖削弱中共對稀土礦產的壟斷。這些礦產被廣泛應用於從汽車到戰鬥機等各種產品中。
談判過程仍漫長
10月9日,中共宣布將擴大稀土產品的出口管制,再次點燃之前已經緩和的中美貿易戰。特朗普隨後宣布,若中美不達成協議,從11月1日起將對華產品加徵100%的關稅,並考慮限制關鍵軟件的對華出口。
上周末,中美貿易團隊在馬來西亞舉行兩天的談判,達成了一份框架協議。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作為框架協議的一部份,北京將推遲稀土出口管制一年,並恢復購買美國大豆。因此,美方將不會對華商品加徵100%的關稅。這一框架協議仍須在習特會上最終敲定。
路透社周三報道稱,在習特會召開前夕,中共國有企業中糧集團本周已購買了三船美國大豆,約18萬噸。這是本出口季以來,中國首次購買美國大豆。
雖然中方對稀土出口和購買大豆的潛在讓步可能讓兩國再次恢復休戰狀態,但專家認為,實質衝突不解決,貿易戰隨時可能一觸即發。特朗普周三表示,他預計會降低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關稅,以換取北京承諾幫助遏制芬太尼前體化學品流入美國。芬太尼是美國人藥物過量致死的主要原因。特朗普也表示,他可能會與習近平就短片應用程式TikTok簽署最終協議。除非其中國所有者字節跳動剝離TikTok的美國業務,否則將面臨美國禁令。
中美關稅休戰期或延長唯不會達實質協議
中美先前達成的協議將美國對華關稅從三位數大幅降至約55%,中國對美關稅大幅降至10%。該協議將於11月10日到期。
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中國經濟專家甘迺迪(ScottKennedy)認為,中美元首目前只會採取一些權宜之計來延遲解決實質性問題。無論習特會最終達成何種協議,甘迺迪都不認為會是實質性的或持久的。
甘迺迪解釋,談判不會解決美國數十年來對中國市場准入和中國產能過剩的擔憂。
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內擔任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幕僚長、現任顧問公司「美國全球戰略」(AmericanGlobalStrategies)行政總裁的格雷(AlexGray)表示,他預計特朗普會更傾向於與中國達成某種經濟協議,但中方需要作出讓步以避免局勢升級。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中方已同意協助遏制芬太尼前體的流入,但並未說明美國是否作出了任何讓步。中方尋求美方取消20%的芬太尼相關關稅,也希望美方放寬對敏感美國技術的出口管制,以及取消針對中國船隻新加的美國港口費。這些費用旨在對抗中共在造船、海洋貨運和物流領域的全球主導地位。
鑑於中共經常違背承諾,專家警告特朗普政府在與中共達成任何協議時需要慎重。
非牟利組織「StateArmor」創辦人兼行政總裁MichaelLucci在社交平台X上說,與其達成糟糕的協議,不如不達成協議。共產主義者只能在協議簽署時短暫遵守協議,之後就不會再信守。中國共產黨「已經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了這一點」。◇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