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為一個熱愛足球的都市,從賽事舉辦到產業鏈的擴展,不僅展現足球文化的深厚底蘊,也帶動了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足球在香港可以說是大眾娛樂。

香港足球歷史逾170年,甲組聯賽於1908年創立,成為亞洲首個職業足球聯賽,1950年代至1980年代初為興盛時期。直至2014年由香港超級聯賽取代,承傳頂級賽事傳統。其他重要比賽還包括足總盃、培育新星的菁英盃,以及各類深入社區的小型足球賽事。

近年來,香港還引入「香港足球盛會」及「沙特超級盃」等國際級賽事,吸引世界頂級球隊到港比賽,形成由本地至國際、職業至民間的多元賽事體系。

足球產業鏈

香港足球相關產業規模龐大。根據統計處數據顯示,以市價計(即包括產品稅及補貼),本地體育及相關活動對經濟的貢獻由2020年的510億元(港元,以下同),增至2023年的680億元,期間2021年及2022年則分別錄得620億元,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20年的1.9%逐步升至2023年的2.3%。

就業方面,2022年該產業創造逾7.4萬個職位,至2023年進一步增至8.4萬個。相關產業涵蓋範疇廣泛,除賽事活動外,亦包括體育教育、運動用品、體育旅遊、賽事轉播、體育科技及訓練設施等。

港府2024/25年度體育發展開支達79億元,其中77%投放於社區體育,18%用於精英運動員培訓。目前香港擁有1,214名精英運動員。

隨著2025年啟德體育園的啟用,這一世界級場館為大型國際足球賽事提供了重要場地,吸引國際頂級球隊如利物浦、AC米蘭等來港,帶動旅遊、住宿、餐飲、零售等多個相關行業的消費增長,並吸引更多企業投資和贊助,促進體育產業形成完整商業循環。

巨星效應與草根力量

國際球星到訪往往能引爆消費熱潮。以今年8月中旬C朗參加的沙特超級盃為例,酒店外聚集數百名球迷,有人甚至從外地專程來港,苦等七小時只為一睹偶像風采。

「香港足球盛會2025」首場比賽於7月26日在啟德主場館舉行,由上季英超盟主利物浦迎戰意甲勁旅AC米蘭,最終AC米蘭以4:2取勝,全場吸引逾4.9萬人入場,創下場館紀錄。不少球迷更在港逗留數日,單人消費動輒數萬港元,對零售及服務業帶來實質拉動。今年6月,港足在亞洲盃外圍賽對印度一戰,締造4.25萬人入場的歷史紀錄。

本地賽事同樣展現出港人對足球的熱情。如在旺角大球場,2024至2025年度本地超級聯賽中,賽馬會菁英盃決賽吸引3,072名觀眾,高級組銀牌決賽錄得4,495人,中銀人壽超級聯賽的平均入場人數則約2,000人。其它球場還有旺角、北區、香港仔等,估計也有基本數量的觀眾群。

各場賽事的觀眾人數,本來就會因不同因素而出現差異。無論觀眾多少,對球員來說,足球本身才是最重要的,踏上球場不是為了掌聲,而是對這項運動的熱愛。

運動盛事固然能帶動消費熱潮,讓市民近距離感受明星球員的風采與精湛技術。但別忘了,在另外的球場上,還有一群默默無名、卻同樣懷抱熱誠的足球運動員,即使沒有明星光環的加持,這些比賽同樣值得支持。畢竟,在沒有名氣烘托的球場上,往往更能見證最真摯的堅持與最純粹的感動,這才是運動競賽的真正價值。

獅子山精神

香港對足球的熱情,源自深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自殖民時期引入足球以來,港隊曾被譽為「遠東足球王國」,足球成為華人社群挑戰殖民權威、塑造身份認同的象徵。

本地盛行的七人制街場文化,使足球融入日常生活,培養出獨特的技術風格。球迷作為「第12人」,在賽事現場營造出震撼的「紅海」氛圍。「We are Hong Kong」不僅是一句加油口號,更是一種身份認同與情感共鳴。

體育賽事掀起的運動熱潮,或許可以振興疲弱的消費市場,帶動旅遊與本地經濟。然而,筆者更期望,透過賽事所激發的凝聚力,能喚醒市民心中那份只有香港人才會心領神會的獅子山精神「拋棄區分求共對,放開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

在香港,看足球早已不只是90分鐘的比賽,而是情感、文化與商機的交織,不論是巨星閃耀的瞬間,還是本地球員全力以赴的衝勁,透過觀眾席上的齊聲吶喊,讓足球的價值,早已超越球場本身。@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