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日子應列為公眾假期,向來是政治角力的重要場所,例如宗教界一直有微言:既然香港已經「回歸」,為何與宗教有關的公眾假期仍然偏向基督宗教(共有5天),與中國宗教有關的只有佛誕一天,中國傳統宗教「道教日」卻硬性定在3月第二個星期日。西洋宗教為市民帶來更多假期,這與港府時刻強調要增強市民對國家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的政策明顯相左。

九七主權移交後,政治性公眾假期需要調整,英女王壽辰兩天假期取消,特區成立和國慶日登場。8月最後一個星期一的重光紀念日,紀念的雖然是二戰抗日成功,但由於側重英國在香港重新建立政權,政治不太正確,「回歸」後遭兩步曲追擊:「回歸」後馬上易名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1999年索性取消之。

取消重光紀念日,亦意味着取消重光紀念活動。歷史從來富有政治張力,紀念同一個「抗日戰爭勝利」事件,最少有3個紀念日:世界層面是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即西方所說VJ Day (Victory over Japan Day),國家層面是9月3日台灣首創的「抗戰勝利紀念日」,地方層面則是8月30日香港重光紀念日(Liberation Day),紀念英國皇家海軍夏愨(Cecil Harcourt)少將接受日軍投降,英國重掌香港。從歷史角度看,三者互不矛盾,紀念活動本可並行不悖,相輔相成,然而在今天香港紀念抗日已完全向中國大陸靠攏的情況下,官方只舉辦9月3日的紀念活動,不要說重光紀念,民間如皇家香港軍團(義勇軍)協會舉辦的VJ Day紀念活動,亦未列入政府抗戰紀念網的「民間組織活動列表」之中。

基於以上背景,禮失求諸野,有團體在英國舉辦重光紀念活動,便顯得彌足珍貴。

紀念儀式由在英皇家香港軍團(義勇軍)協會舉行,地點是英國國家紀念公園(National Memorial Arboretum)。義勇軍在園內紀念碑,儀式在碑前舉行。當日天公造美,陽光燦爛,共有百多人出席,當中有10多人是軍樂團員,出席者有不少香港人,我與一些當日認識的新朋友聊天,他們是看了傳媒報道,覺得活動相當有意義,專程由倫敦趕來。

儀式維時約半個小時,由該協會牧師主持,內容有唱聖詩、講道詞、默哀、致送花圈、禱告、奏唱英國國歌和軍團行軍曲。

主辦單位期望,重辦重光紀念,除了紀念歷史外,還可以將有意義的傳統延續下去,不要因為政治原因消失。

事後我與主辦單位人士聊天,他們告訴我,當日除了15名軍樂團員外,出席總人數是97人。何其巧合。

紀念公園內有不同組織樹立紀念碑,每個組織都可以按需要舉辦活動,例如重光紀念翌日,在英國,皇家香港警察協會也在自己的碑前舉辦終戰紀念活動。

民主社會,不止政制要實踐民主,其它方面包括紀念活動當然應各取所需,切勿搞一黨專政。◇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