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中共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大規模閱兵式,展示巨資打造的各類武器裝備。軍事專家表示,中共軍備數量大,但多仿傚美軍,難掩結構性短板,且更像為宣傳效果。此外,更坐實了「中共威脅論」,促西方民主國家合力圍堵中共。
軍備大舉模仿美軍 但無實戰經驗 戰鬥力存疑
外界注意到,中共此次舉行了建政以來最大規模的閱兵式,從升級版、射程近乎全球的核導彈,到防空激光器、高超音速武器以及可以覆蓋其近海的海上無人機,發出了廣泛的威脅訊號。
對此,軍事航太頻道《馬克時空》主持人馬克接受《大紀元》採訪時直言,中共裝備最大特徵是「模仿美軍」。因美軍裝備大多經過實戰檢驗後再改良,也就是所謂的「彎道超車」。但從蘇式裝備轉向美式,難掩結構性短板。
馬克認為,這次閱兵除了高超音速武器稍具新意,其餘大多屬模仿。
例如中程反導系統仿傚美軍「標準-3」導彈,「空警-600」幾乎複製美軍「E-2鷹眼」預警機。「但是性能仍待觀察,因為目前僅在陸地試飛,尚未完成航母起降測試。」
專家特別注意到,中共軍隊在實戰中的表現如何,仍是未知數。自1979年以來,中共軍隊未曾經歷過一場全面戰爭。
「從此次閱兵中我們無法看出的關鍵問題包括:這些武器系統能否有效整合與操作;士兵是否受過充份訓練來操作這些武器。」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高級研究員德魯‧湯普森(Drew Thompson)對《華爾街日報》分析。
再有,「士兵是否由有能力的軍官領導;而指揮體系又是否賦予軍官足夠自主權,使其能夠帶領士兵應對現代戰爭的混亂性與複雜性。」
高級指揮官頻落馬 習精神不振 權力鬥爭浮現
實際上,中共軍方的指揮體系面臨挑戰。過去兩年,軍隊經歷了一場「反腐」風暴,軍方十多名將領遭到清洗,其中許多人曾是習近平的親信,軍委七人中已有三人落馬或失蹤。軍隊內部傳出軍人處於「人人自危」的狀態。
「閱兵讓習近平將世界的目光,集中在他的軍事硬件現代化方面取得的進步,但同時掩蓋了軍方面臨的頑固挑戰,最明顯的是其高級軍官隊伍中持續不斷的清洗。」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外交政策分析師喬恩‧津對路透社表示。
台灣國防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也對《大紀元》分析,中共此次閱兵與往年不同。首先,舉行時間由傳統的上午10點提前至9點,儘管當日北京氣溫在22至30度間,「卻顯示可能有領導人健康狀況不適合在高溫時長時間觀禮」。
從央視直播的畫面顯示,習近平精神似乎不振,講話有氣無力。網上並傳出影片,習近平頭部顫抖顯病態。
旅美的原上海企業家胡力任發影片說,「習近平的健康狀況確實存在嚴重問題。他的頭部出現了明顯的持續抖動,這正是柏金遜症典型的症狀之一。而且情況已經相當嚴重,以至於常規藥物治療似乎都難以再有效控制。」
蘇紫雲表示,中共前總理朱鎔基、前國家主席胡錦濤未現身,引人矚目。胡錦濤曾在2022年中共二十大閉幕式被架離現場,被指與中共高層內鬥有關。而胡錦濤點名的總理李克強,前年突然被宣布「心臟病」死亡,死因備受質疑。
更值得注意的是,蘇紫雲說,閱兵總指揮一職由以往的中部戰區司令員上將改為中部戰區空軍司令員韓勝嚴中將出任,揭示中共軍中高層正在經歷「大地震」。
蘇紫雲認為,這些異常安排透露出,中共內部政治與軍事的不安與鬥爭。
陸海空軍備作用有限 火箭軍導彈成效存疑
從具體軍備方面,馬克認為共軍也無法跟美軍相比,做樣子的多,能服役的不多,更像為宣傳效果,實際效能有限,成效更是存疑。
馬克分析,中共陸軍與兩棲部隊主要鎖定台灣,強調遠程火箭與火力展示;無人戰鬥車則仿傚俄烏戰爭中技術應用,並有輕型坦克改裝成反無人機裝備,符合渡海作戰需求。但重型坦克對台灣地形作用有限。
在海軍方面,雖然進步明顯,但仍有大量模仿痕跡。例如「鷹擊-18」導彈類似瑞典海軍導彈,而無人潛航器仍處初階,尺寸與長度上難與美軍相比。
美軍已服役的80噸級「虎鯊」無人潛航器,並為澳洲製造「幽靈鯊魚」潛航器。而中共無人艦艇多數僅裝備小火箭和火炮,功能接近「自爆艇」。
他強調,美軍已在日本橫須賀和中東部署「幽靈艦隊」,甚至測試第三代以導彈攻擊為核心的無人軍艦。
而在空軍部份新意不多,唯一引人關注的是航母彈射起降的「空警-600」預警機與「殲-15T」艦載機。馬克說,這些早已曝光,這次只是正式亮相。
馬克指出,「空警-600」完全仿傚美軍E-2「鷹眼」預警機,但至今僅在陸地試飛,尚未完成航母起降測試,實用性存疑。
「其它如外界關注的『轟-20』並未出現,火箭軍仍是中共抗衡美軍的主力。中共展示了『東風-5C』洲際導彈與多種高超音速導彈。」然而馬克指出,中共導彈型號繁多,造成維護困難,「種類過多反而造成後勤巨大負擔。」相比之下,美軍僅保留少數型號,便於升級與延壽。
他直言:「中共展示大量導彈,多數是『做樣子』,實際能服役的不多。因為導彈有壽命,需要持續保養與系統升級,這耗費巨資。」
訊息支援與網絡部隊也首次亮相。中共展示了衛星通訊、飛機中繼通訊、防空雷達及海軍激光武器。馬克認為,中共的展示更像為宣傳效果,實際效能有限。
特朗普轉向 彌補美軍空缺 中共成美軍頭號對手
馬克認為,需要警惕的是,中共核武規模正快速增長。美國情報顯示,中共核彈頭數量預計在2030年突破1000枚,逼近美軍規模。而美俄因軍控條約維持在1500至3000枚之間。若中共達標,將具備與美國抗衡的核實力。
此外,美軍由於《中導條約》限制發展中程導彈,導致長期缺口。馬克說,中共趁機追趕,近期密集展示中程與洲際導彈,現中共導彈已具備覆蓋關島與夏威夷的射程。
美軍目前正在彌補這一空缺。美國陸軍今年重新服役新型高超音速中程導彈,這是首款全新研發的中程武器。
不過在這段空檔期,美軍主要依靠空軍力量因應,並採取基地分散化策略,例如分散關島與沖繩基地的功能。同時,美軍也在關島投入巨資,強化防空系統,建立三層以上防空網,確保基地安全。
此外,美國也加速推進核武現代化:海軍研製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艦,空軍開發B21隱形轟炸機,陸軍則推進「哨兵」新型洲際導彈,預計2030年服役,全面拉開與中共差距。
馬克回顧,美軍在冷戰結束後一度缺乏明確對手,軍事發展方向陷入迷惘。
直到特朗普總統第一任期開始,美國戰略全面轉向,以中共為「頭號對手」。馬克表示,「有明確對手的局面,反而讓美軍未來發展方向更加清晰,並促使更多投入與創新。」
蘇紫雲則表示,「中共試圖形塑大國形象,透過戰略打擊與拒止能力來嚇阻它國介入台灣保衛。」但這種展示可能適得其反,「因為它等於坐實了中國威脅論,讓其它民主國家更團結圍堵中共。」#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