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分,在圖書館看到書面熟悉的面孔,他是張國榮。書名為《不一樣的煙火:張國榮音樂傳奇》,我毫不猶豫地帶它回家。

八十年代是張國榮嶄露鋒芒的時代,那時社會淳樸,鄰里手望相助,人們敬業樂業。他正是默默耕耘的其中一員,當時無人不知曉《風繼續吹》。這闋歌為他揭開星途的序幕,也多得兩位貴人;黎小田為他塑造歌唱風格,鄭國江在他缺少資金下義不容辭地為他作詞。香港人才有幸細味張的歌聲及其後精湛的演技。

當時姊姊和我還小,我人云亦云,電台播放的流行曲也愛聽,對張沒有特別關注。姊姊則早著先機,眼光獨到。初中的她已買下他許多照片及海報。那時文具店收藏許多明星的相片,我們放學總是流連一番才回家。我一直認為姊姊正值青春期,喜歡俊俏的男星是普遍現象。長大後,我才懂得欣賞張的內涵;他認真專業地唱好每闋歌,投入情感感染聽眾,而且力求進步。姊姊曾說出色的歌手是無論他唱任何歌曲,你總能辨認他獨特的聲線。《追》、《儂本多情》、《沉默是金》等歌曲,首兩句已聽得他悠悠的嗓音,令我最感動的是他隱隱滲出的憂鬱。他與多位演藝界人士關係親密;如周潤發、吳宇森及梅艷芳等,與梅的關係更勝於手足。他熱心提拔後輩如:Twins,又廣受歌迷愛戴。他受精緒困擾是腦袋生病了,那刻若他能尋找愛他的人傾訴,結局或許不一樣。

不得不佩服姊姊的眼光,她能於眾多藝人中,發掘外表與內涵兼備的英才。2003年,她已遠去英國,我仍在香港,和她各自也越走越遠。想必她心情大受打擊,可惜我並沒有特意致電她、安慰她。情感從來是雙向的,我承認我的不足,錯過了便難以修補。

張事業發展如日中天之際,於1989年舉辦告別演唱會。他認為自己像風,略過人世間,而且成名作是《風繼續吹》,因此以《風再起時》作為終結。《風再起時》是他親自作曲,誠意地邀請陳少琪為他作詞,道盡他告別歌壇的愁緒。其中歌詞「珍貴歲月裏  尋覓我心中的詩」最貼切現在的我。廿多年後的秋天,黃葉飄起時,我才願意聆聽你的故事。

﹝編者按:本文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