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耐心本身就是一場學習理解與寬容的旅程。人們經常問我如何才能變得更有耐心。他們常因沮喪、生氣、不耐煩而影響人際關係。

我對不耐煩的狀態並不陌生,這也是我長期努力克服的課題。以下是我常感到不耐的情境:

在面對學習、工作或習慣養成時,我渴望快速見到成果。一旦進展緩慢,就容易感到焦躁。

教導他人時,若對方無法立刻掌握,我常懷疑是否是自己教得不夠好,並因此感到挫折。

當他人未按我預期的速度推進工作時,我會感到不耐與失望,希望事情能立刻完成。

你是否也曾有類似的經驗?

為甚麼我們總是缺乏耐心?

值得提醒的是,培養耐心本身也需要一點耐心。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這需要時間與練習。在學習培養耐心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自己為何會沒有耐心。

我們之所以缺乏耐心,往往是因為渴望立即看到成果,迅速完成學習並達到熟練。換句話說,我們往往抗拒成長過程中的混亂與不確定性,就像有人只想住進完工的新屋,而不願經歷施工過程;只想成為專家,而不願從初學者做起。

如果我們無法接受成長過程中的不適與挑戰,也就無法真正經歷成長本身。

除了急於達成目標,我們也期望他人能配合自己的步調快速行動,依照自己的方式處理事情。如同我們難以對自己的成長過程保持寬容,也往往無法容忍正在成長的其他人。我們期待對方已經能夠完美做好工作。

學會欣賞混亂與緩慢的價值

理解了缺乏耐心的原因後,下一步是對自己與他人的成長歷程培養更多寬容。事實上,這適用於每一個人。

我們需要學會容忍成長過程中的不適感。初學者階段常伴隨錯誤與不安,而我們對這些感受的抗拒,正是導致不耐的原因之一。

我們可以練習在成長與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其中的價值與美好:

.能否在犯錯中發現價值?這正是學習發生的地方。

.是否能在初學階段看見希望?這正是孕育無限可能的起點。

.能否在混亂中發現機遇?這正是創造力誕生的地方。

.能否在無法快速推進中發現意義?在緩慢中,我們可以深入觀察、更多提問。

從生活細節中練習耐心

我們可以練習以新的視角看待每次學習與成長的過程,特別是在緩慢與混亂之中發掘意義。試著覺察自己在甚麼情境中出現不耐,例如渴望立刻完成任務、快速見效,或期待他人如你所願地迅速行動。

當你意識到出現不耐時,先停下腳步,深呼吸,並將這視為一次練習觀察與轉念的機會。然後,給自己一些時間,思考在學習、犯錯與緩慢中,是否藏有值得珍惜的價值。

最後,嘗試對他人的學習歷程保持寬容,觀察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是否也有值得欣賞的美好。

作者簡介:Leo Babauta著有六本書,也是知名網誌「Zen Habits」的創辦人與寫手,該網誌擁有超過200萬名訂閱者。

原文 How to Develop More Patience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