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非牟利機構Bridgespan發表最新研究報告,探討全球最大型企業捐贈者如何推動可擴展而長遠的社會影響。報告指出,四家亞洲機構躋身全球二十大企業捐贈者之列,包括香港賽馬會及其慈善信託基金(第8位)、三星Samsung(第12位)、騰訊Tencent(第14位)和中國長江三峽集團(第20位),合共每年為公益事業捐獻超過16億美元。研究報告由Bridgespan的資助者委員會支持,包括公益慈善研究院(Institute of Philanthropy) 、洛克菲勒基金會(The Rockefeller Foundation)及蓋茨基金會(Gates Foundation) 。
「企業對其回饋社會的行為有不同的描述方式,有的稱之為企業社會責任(CSR)、有的稱之為環境、社會及管治(ESG)承諾、有的則歸類為企業可持續發展舉措或視作核心業務宗旨的重要一環。」Bridgespan合夥人暨報告合撰人林俽旋解釋:「我們採用『企業捐贈』這一統稱,因其不僅涵蓋傳統慈善捐贈,更延伸至各類支持公益活動的舉措,而這些舉措能為社會及環境帶來正面效益。」
Bridgespan在公益慈善研究院的支持下,連續多年推出專題研究,最新發表的報告是此系列的第二份。報告除了列出最具規模的企業捐贈者,更深入剖析其捐贈方式與動機,以及高影響力企業慈善事業的關鍵特質。
「企業捐贈已不再只是輔助性的邊緣角色,而正逐步轉型為企業定義成功的核心指標。」公益慈善研究院秘書長辛保運表示:「最具前瞻性的企業,會將社會效益深度融入企業的核心策略,而非僅僅交由企業社會責任部門負責。企業主導的捐贈,憑藉其規模優勢、廣泛的影響力和明確的目標,能夠在多元場景中發揮獨特作用,推動深具意義且深遠的改變。」
報告指出,亞洲企業慈善生態與全球明顯不同,主要受家族傳統與國家因素影響:區內最大型企業捐贈者中,60%由創辦人或家族領導(全球僅20%),25%更與國家相關,而全球並無此情況;此外,聯合企業在亞洲捐贈者中佔比高達60%(全球僅10%),凸顯跨行業巨頭主導地位。與全球80%企業依賴外部合作夥伴不同,亞洲企業更偏好直接捐贈與自家項目,展現「親力親為」特色,但也反映在地合作夥伴關係存在缺口。
報告進一步闡述,高影響力企業捐贈者常採用三大策略:其一是「地區為本捐贈」,聚焦毗鄰營運地區社區,回應在地需求並培養長期韌性;其二是「能力導向捐贈」,運用企業核心優勢如技術、供應鏈或人才,創造社會與企業的共享價值;其三是「業務協同捐贈」,以符合企業使命的方式,為弱勢群體提供高價值產品或服務,兼顧公益與商業發展。
Bridgespan合夥人暨報告合撰人Xueling Lee指出:「當企業捐贈能與業務策略結合、並經周詳執行,將能為社會及環境創造實際成果。對於有意開展此歷程的企業,是次研究能夠提供實務指引,助其最大化捐贈的影響力。」@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