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口最多的聯邦州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簡稱北威州,NRW)於9月14日舉行地方選舉,這是自聯邦總理默茨(Friedrich Merz)領導的黑紅聯盟(基民盟/基社盟和社民黨聯盟)上台後的首次重大選舉。如今選票雖已揭曉,但誰是最大贏家,不同黨派各執一詞。
另外,選舉前多名候選人死亡事件,尤其是選擇黨(AfD)的7名候選人離世,引發廣泛陰謀論和國際關注,儘管警方調查已排除任何犯罪跡象。
基民盟穩居首位 選擇黨強勢崛起
選舉結果顯示,政治光譜偏右的基民盟(CDU)以33.3%(較上次選舉上升3.3個百分點)的得票率穩居首位,鞏固了其在地方層面的主導地位;偏左的社民黨(SPD)和綠黨(Grüne)則遭受損失,分別以22.1%(下降2.2個百分點)和13.5%(大幅下降)的得票率,延續下滑趨勢;而備受爭議的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AfD)取得顯著進步,以14.5%(上升9.4個百分點)的得票率,成為該州第三大黨。
左翼黨(Linke)以5.6%(上升1.8個百分點)的得票率從邊緣化中反彈;自民黨(FDP)則以3.7%(下降1.9個百分點)的得票率深陷頹勢;其它小黨派的得票率為7.3%。
分析指出,基民盟雖然得票數仍居首位,但基民盟和社民黨這兩個傳統大黨其實都遭遇了全面失利。此次選舉結果是這兩個黨派自1946年該州成立以來的最差成績。綠黨也遭遇重大損失,是所有政黨中支持率下降幅度最大的政黨。只有德國選擇黨和左翼黨有所進步。
北威州擁有1,790萬居民,是德國人口最多的聯邦州。該州擁有1,370萬合格選民,超過了所有東部德國各州的總和,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德國的縮影。它涵蓋了魯爾區和萊茵河畔的大都市區,以及下萊茵河和紹爾蘭地區的農村地區。本次選舉涉及北威州396個市鎮和31個縣的議會、市長和縣長職位,投票率達到56.8%,創下1994年以來新高。
十六位候選人死亡 七位來自選擇黨
德國本次地方選舉備受國際關注,諸多國際大媒體都進行了追蹤報道,尤其聚焦在右翼黨派選擇黨(AfD)的上升幅度。另外,選舉前多名候選人死亡事件也引發社交媒體和國際輿論風暴,由於時機和人員都太過「巧合」,陰謀論甚囂塵上,警方則給出了排除犯罪跡象的結論。
根據州選舉辦公室數據,此次北威州地方選舉中至少有16名候選人死亡,有7例與選擇黨(AfD)有關,其餘9例與社民黨、社會民主行動黨(SDA)、自民黨、綠黨、動物福利黨、獨立選民協會(UWG)、自由選民黨、全民公投黨和一個選民團體有關。死亡發生在14個不同市鎮,如埃森、克雷費爾德、索林根和伍珀塔爾。
七名離世的選擇黨候選人的年齡在42歲至80歲之間。來自維珀菲爾特的42歲候選人博德‧蒂策(Patrick Tietze),死於自殺。來自雷姆沙伊德克雷門霍爾選區的80歲候選人漢斯–約阿希姆‧金德(Hans-Joachim Kind),則是長期患病後去世。
據報道,其他死亡的候選人均患有嚴重的既往疾病;其中一人既往患有肝病,死於腎衰竭。關於59歲的巴特利普施普林格市議員、候選人斯特凡‧貝倫德斯(Stefan Berendes)的死亡,警方表示,出於私隱原因,他們對其確切死因保持沉默。然而,沒有發現任何他殺跡象。
北威州選舉專員發言人表示,此類候選人死亡事件在選舉中屢見不鮮,無論其所屬黨派。州選舉主任解釋,地方選舉法已就候選人突然死亡作出規定。鑒於候選人提名與選舉之間間隔較長,地方選舉法規定,如果候選人在選舉日前死亡,可以進行補選。如果時間允許,補選甚至可以在地方選舉當天舉行。具體來說,這意味著選票必須立即重新印製,選民必須重新投票。受影響選區已發出的選票將不再有效。
然而如此多的候選人都恰好在選舉前突然離世,仍然在網上引發輿論風暴。在社交媒體上,陰謀論迅速傳播。據EuroVerify監測,相關帖子在Instagram、TikTok等平台獲數百萬瀏覽。德國媒體如《Politico》和《Euronews》稱這些猜測「無事實依據」,警方標準程序僅針對不明死因啟動調查。
此次選舉凸顯德國地方政治的複雜性,經濟壓力、移民議題都是選民關注的重點。雖然這只是一次地方選舉,但卻意義非凡,不僅體現近四分之一德國人的意向,也是對默茨政府的首次重大考驗,並且是今年的唯一一次,因為下一次州選舉要等到2026年3月才會舉行。#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