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規避西方嚴厲的制裁手段,1990年代的「以物易物」模式在俄羅斯與中國之間的貿易中開始出現增長,俄方以小麥換取中國汽車,用亞麻籽換取建築材料,以原材料換取服務。
據路透社報道,自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以及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以來,美國、歐洲及其盟友已對俄羅斯實施了超過2.5萬項制裁,試圖打垮俄羅斯規模達2.2兆美元的經濟,並削弱總統普京獲得的支持。
華盛頓去年警告中國的銀行不要支持俄羅斯的戰爭。今年特朗普政府也因印度與俄羅斯的石油貿易,對印度祭出關稅。
「中國的銀行由於害怕被列入二級制裁(Secondary Sanction)名單,所以他們不接受俄羅斯匯款。」一位來自支付市場的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
由此,流行於1990年物資匱乏時代「以物易物」貿易模式的「易貨交易」,在中俄貿易交往中重新燃起。
上個月,路透社報道稱,中國海南龍盤油田科技有限公司正尋求以鋼鐵和鋁合金換取船用引擎。
近日,路透社從兩個貿易消息來源得知,在一筆交易中中方使用汽車換來了俄羅斯小麥。在這筆交易中,中方要求俄羅斯以穀物來進行支付。
具體的交易過程是,中方合作夥伴在中國以人民幣購買汽車,而俄方合作夥伴則用盧布購買穀物,最後雙方再將小麥與汽車進行交換。
此外,海關資料顯示,還有另外兩筆交易是以亞麻籽換取來自中國的家電和建材等商品。據了解俄羅斯對外貿易的專家估計,其中一筆亞麻籽交易是在2024年由俄羅斯烏拉爾地區海關部門登記的,價值約為10萬美元。
在其它已獲確認的交易中,俄方向中方交付金屬以換取機器設備,中方以服務換取俄原材料。
由於以物易物的不透明性,中國與俄羅斯之間這類交易的總價值難以估算。但有分析師指出,俄羅斯央行與海關的外貿數據統計出現了日益擴大的分歧,這可能間接反映了這類未經正常金融管道交易的規模。今年上半年這一差額已達到70億美元。
2024年,俄羅斯經濟部發布了一份長達14頁的《對外易貨交易指南》,為本土企業提供如何利用此類交易規避西方制裁的建議。甚至,俄羅斯還提議建立一個專門的交易平台,作為易貨交換之用。
中俄「以物易物」的貿易模式,源於蘇聯解體後的1990年代,易貨貿易從電力、石油到麵粉、糖和靴子等涉及各種商品,當時,因為俄羅斯現金短缺、通貨膨脹嚴重、貨幣不斷貶值,使得易貨貿易頗具吸引力,但也導致價格欺詐等一系列問題。如今,資金充裕,驅動易貨貿易的因素變成了西方制裁對俄中貿易的制裁壓力。
俄羅斯稱西方制裁非法,中方則批評這些制裁具有歧視性。
在回應置評請求時,俄羅斯海關總署確認與不同國家開展過易貨交易,涉及「種類廣泛的商品」。不過,該機構同時表示,與總體外貿合同額相比,易貨交易的數量微不足道。
俄羅斯亞洲工商業者聯盟秘書長斯帕斯基(Maxim Spassky)表示,以物易物的增長是「去美元化、制裁壓力與合作夥伴流動性問題的症狀」,預計其交易量將進一步增長。
中俄為躲避西方制裁採取「以物易物」的方式偷偷進行的貿易交換,由於追蹤難度大,此前從未被報道過。
路透社指出,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俄羅斯經濟面臨壓力,俄羅斯央行目前顯示俄羅斯經濟從技術上講已陷入衰退,且通脹率居高不下。
美國總統特朗普稍早表示,在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進行結束戰爭的和平談判努力失敗後,他已準備好與歐盟聯合,進入制裁俄羅斯的第二階段——加大對購買俄羅斯能源國家的二級制裁。
北約秘書長呂特(Mark Rutte)周二警告稱,如果巴西、中國和印度等國繼續與俄羅斯開展貿易,它們可能會受到美方二級制裁的嚴重打擊。呂特在會見美國國會參議員時發表了上述言論。#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