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六個節氣。9月23日2時19分21秒迎來了秋分節氣,這一天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等長。秋分節氣,在民俗傳統中,有許多禁忌和養生之道。

每年的9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80度時,進入「秋分」節氣。「秋分」與「春分」一樣,都是古人最早確立的節氣。

《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這天正好在秋季90天的中間,有著「平分秋色」的意思,所以叫「秋分」 。

秋分時,天地和而萬物成,正是收穫收成的時節,所以中醫學主張秋天「養收」。秋分,正當人體陽氣開始收斂之時,此時宜「養收」,實踐天人合一的養生之道。

《黃帝內經》講秋天的養收之道在於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秋季養生還要注意安定神志,可以舒解急躁,休養生息,儲蓄精力。

秋分過後,人體陽氣開始收斂,要早睡早起。早睡可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緩解秋乏症狀;早起則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 。

秋分時節養生還要注意「三養三防」:養肺、養胃、養肝,防秋燥、防秋郁、防感冒。

俗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人體要注意保暖,早晚溫差大,應及時添加衣物,夜間入睡後要蓋好被子,尤其要注意腹部、腳部、頸部的保暖,防止寒邪入侵。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但避免在早晚氣溫過低時開窗,以免受涼。

秋分過後,運動宜選擇舒緩、平穩的項目,避免大汗淋漓,耗傷津液。此外,秋日萬物凋零,易產生淒涼、憂鬱的「悲秋」情緒。此時,應培養樂觀情緒,保持心情舒暢。

此外,秋分節氣也有不少習俗。據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

其中,祭月是對自然崇拜和豐收的祈願,由於秋分時的月亮並未達到最圓最亮的狀態,後來人們將「祭月節」的日期調整至中秋佳節。

在秋分這一天,一項傳統習俗就豎雞蛋,寓意著好運與生機。在嶺南地區,有個習俗叫做「秋分吃秋菜」。人們在這一天會品嚐一種名為野莧菜的蔬菜,它也被稱作「秋碧蒿」,享受其獨特的口感。

日前,台灣命理師小孟老師在其Facebook發文表示,秋分日來臨,有幾項禁忌要小心:一、不宜穿露背裝:秋分開始天氣轉涼,穿露背裝容易著涼感冒;二、秋分不宜搬家、入厝、剃頭;三、注意用火:秋分有火字,火災容易頻傳也容易火燒,務必檢視家中用火之地,老舊電器宜丟棄;四、秋分陽氣衰退、陰氣漸強,因此不宜吃過涼食物,以免體質太寒睡眠較差,腸胃不適。

據《聯合報》報道,命理師楊登嵙說,秋分就是陰陽的平衡點,此節氣屬兔、猴、狗、豬的民眾,需要注意過度疲勞、小感冒、小病痛,養生首重「養陰潤燥」,可多吃蘋果、葡萄、甘蔗、石榴等清潤的食物。

楊登嵙提醒,此節氣也是民眾品嚐秋蟹的時間,螃蟹黃肥肉滿,不少人一吃就停不下來,螃蟹性寒其實不宜多吃,淺嚐味道即可。#

(轉自新唐人電視台)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