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強颱風「樺加沙」正遠離本港,全港多處有塌樹,亦有多宗水浸、山泥傾瀉個案。有消息指,政府今日(24日)下午開會討論是否需發布「極端情況」,最終決定不發布。政府今晚亦發稿,稱根據評估,各主要道路及公共交通預計可以在天文台改發三號強風訊號時恢復通行,讓市面基本復常。
政府表示,各政府部門正投入一切所需人力和物力,加快處理主幹道及主要巴士路線的障礙物。政府亦提醒,颱風及暴雨過後樹木、斜坡及構建物亦可能因為泥土及表層大量吸水而受影響,市民外出時需保持警覺,儘量避免在樹下、斜坡及出現石屎剝落現象的構築物下長時間逗留。
水浸方面,截至今日下午5時,共有19宗確認水浸個案,已完成處理其中14宗,餘下個案渠務署有信心可以在一至兩小時處理妥當。
渠務署會於處理完水浸個案後,巡查及清理全港約240個因渠道淤塞而容易水浸地點,以及檢查80條主要河道和渠道的排水情況,確保系統運作暢順。
屋宇署則接獲25宗關於招牌及地盤棚架等緊急事故個案,至今已完成處理22宗個案。
另外,土力工程處截至下午5時接獲4宗山泥傾瀉報告,分別位於西營盤、屯門、赤柱和涌背,其中2宗涉及塌樹引致斜坡和擋土牆損毀。
消防處處理了143宗有人被困升降機報告、454宗自動報火警系統報告、393宗樹木倒塌報告、1宗山泥傾瀉報告,以及9宗水浸事故報告,消防處在16宗水浸事故中共協助61名市民到安全地方。
截至下午5時,路政署共收到約1,620宗道路事故報告,包括約1,050宗塌樹、約85宗水浸和6宗山泥傾瀉報告等,署方已於下午1時20分開始巡查主要道路工作,並已完成。
此外,因應惡劣天氣及風暴潮而於昨晚臨時封閉的沙田城門河、大埔林村河及大埔河沿岸16條行人隧道則已於下午5時開始重新開放。
民政事務總署及各區民政事務處在風暴期間一共開放50個臨時庇護中心,期間共有約900人入住。
環保署表示,在颱風襲港前已事先調配人手及機械,為廢物轉運站預留充足容量,並且在9月24至26日延長各市區廢物轉運站和三個堆填區的開放時間。在颱風期間受風暴潮影響的港島東廢物轉運站現正搶修中,將儘快重開。@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