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抵抗中共潛在入侵的非對稱戰略,已在其裝備發展中得到落實並開始顯現成果。2025台北航太防務展(TADTE)顯示,台灣決策層正在將裝備發展重心從傳統主戰平台轉向更靈活的解決方案,特別是廉價且致命的無人機系統,展現了台灣武器裝備發展的不對稱優勢。台灣顯然沒有單純追求第五代或更先進的戰鬥機,這種與對手硬碰硬的裝備發展方式,由於受成本和周期的限制,難以實際滿足台灣的國防需求。鑑於台海衝突的特殊型態,以及國軍傳統裝備在規模與質量上的差異,僅依靠傳統武器不足以抵禦中共入侵。因此,台灣必須尋找一條適合台灣獨特需求的高效的武器裝備發展道路。
在2025年9月18日開幕的台北航太防務展上,無人機系統顯然已經成為主角。即使是從美國採購的最新的M1A2T「艾布蘭」主戰坦克和「海瑪斯」火箭炮,也將風頭讓給了蓬勃發展的無人系統。在展會上出現的多款台灣研發、採購的新型裝備中,無人系統佔有很大比例,如「彈簧刀」無人機、「鬥陣特攻」反無人機攔截器、安杜里爾(Anduril)公司的Drive-LD水下無人機和低成本巡航導彈,以及台灣自主開發的新型「快奇」攻擊型無人水面艇(Kaui-Chi USV)等等。
台灣國立中山科學技術研究院(NCSIST)開發的「快奇」攻擊型無人水面艇的首次露面,是在今年6月,台灣國防科工局的一次專門的USV展覽會上。自2025年2月以來,類似的無人水面艇陸續在不同的場合被多次觀察到。
中山科學技術研究院表示,國防部要求研發和採購一種可大規模部署的「小型快速無人艇」,其主要戰術技術要求包括,體積小、速度快、具隱身與高機動性、殺傷力強且成本低廉,能在台灣沿海地區的戰鬥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並能夠協同地面部隊攻擊對岸上敵軍。據此,「小型快速無人艇」的設計目標是,即可以通過高速撞擊攻擊敵艦,也可從無人水面艇上發射攻擊無人機打擊水面目標。據稱,這個無人系統平台所配備的攻擊無人機被稱為「勁蜂I型」。這種創新的作戰方式,加之成本低廉,適合大規模生產,使它可以產生集群攻擊的效果。
按照美國相關的武器分類,「勁蜂I型」可以被歸類為便携式巡航導彈,具有圖像識別和目標追蹤能力,可以遠距離精確打擊靜止或移動目標。它採用折疊機翼和氣動彈射發射方式,具有良好機動性和靈活性,它的續航時間大約15分鐘、射程約8公里。利用小型快速無人艇搭配攻擊型無人機、導彈等精確制導武器,將協助國軍建立一套適合周邊海域與沿岸地形的防禦體系,使其能夠在複雜條件下,在台灣海峽和台灣周邊海域防禦或攻擊來自海上的威脅。
台灣迅速推進的非對稱發展計劃還包括,中山科學技術研究院與美國Kratos安全防衞公司合作開發的遠程巡航導彈「勁蜂IV」。這是MQM-178「火力」靶機的變體,據稱其射程可達1,000公里,可以對台灣周邊海域與中國沿海地區的海上和陸地目標進行防區外精確打擊。此外,台灣與美國國防科技新創公司Anduril達成協議,計劃在台灣量產「梭魚-500」(Sawfish-500)巡航導彈。Anduril公司研發的梭魚系列導彈,包括梭魚-100、-250與-500三種型號,均採用小型渦扇引擎,時速超過920公里/小時。-100型彈頭重約35磅,射程約110到150公里,-250型射程約270到370公里,-500型彈頭重量約100磅,射程超過800公里,未來也可能通過「迅猛龍」(Rapid Dragon)棧板式發射系統擴大發射選項。其設計目標是在保持基本性能的前提下儘可能降低成本,為此,它大量採用成熟的商用技術。這些低成本遠程打擊武器在台灣實現量產,對台灣的國防戰略意義重大。鑑於台灣的地理位置,在與中共的潛在衝突中,大部份戰鬥可能發生在對海上目標和跨越海峽的對地攻擊作戰。遠程打擊能力不僅可以打擊海上目標,更可以對中國沿海地面目標進行源頭打擊。同時,大規模量產可以增加彈倉深度以應對高強度、高消耗對抗,也可以在封鎖的情況下保持有規模的反制能力,並減輕對外部供應的依賴。
台灣海上無人系統的快速發展,已經開始影響未來台海衝突可能的作戰樣式。中共可能已經意識到,海上突擊的巨大風險是不可避免的,並需更多手段以降低單一作戰模式帶來的重大損失。
最近,英國皇家聯合軍事研究所(RUSI)的一份報告披露,中共正在與俄羅斯合作,對其空降部隊進行現代化改造。俄方協助中共更新一整套空降裝備,包括輕型兩棲突擊車、自動砲、輕型兩棲反坦克自行火炮、空降裝甲運兵車,以及指揮觀測車。並幫助中共訓練一個傘兵營,包括設備和模擬器訓練,以及部隊的著陸、火力控制和機動等戰術訓練。
中共空降部隊缺乏實戰經驗及成熟的戰術技術運用,比如,將裝甲車空投到港口、機場等開放空間有限的城市附近地區等任務存在戰術風險。中共試圖通過這筆交易獲得俄羅斯空降部隊的訓練、指揮和控製程序,以彌補其經驗不足。
RUSI認為,這筆交易可能是在為入侵台灣做準備。相關協議將幫助中共獲得先進的傘降能力,這是入侵台灣所需的關鍵能力之一。俄羅斯提供的空降裝備和相關的戰術訓練,給中共潛在的入侵行動提供了新的可能,並使中共特種部隊有可能在入侵台灣的行動中更具突然性和隱蔽性。這些能力將很大程度增加未來潛在台海衝突的複雜性。因此,台灣在注重發展對海和對地攻擊非對稱力量的同時,還要兼顧防空能力非對稱性和多樣性發展。
9月中旬,中共國防部長董軍在北京香山論壇上發表了措辭激烈的講話,要求「收復」台灣。他說,「收復台灣是戰後秩序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且「絕不會允許任何台獨分裂圖謀得逞」。並聲稱,將抵制阻止中共收復台灣的「任何外部軍事干涉」。董軍的言論,足以促使台北的軍事決策層嚴肅考慮武裝力量發展優先次序、裝備結構優化、與美國和地區夥伴的軍事協作,以及自主國防建設的重要性。
台灣加強與美國的合作,以及低成本無人機和導彈計劃的推進,是台灣面對中共軍事壓力的務實的戰略調整。特別是台灣自主研發的無人系統和低成本遠程導彈的本地化量產,為台灣提供了靈活、高效、可大規模部署的遠程精確打擊和集群作戰能力。台灣不斷提升的非對稱作戰能力,正在逐步改變台海地區潛在衝突中的力量平衡。@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