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會計師公會發表《2025年中小學生理財現況調查報告》,結果顯示,本港中、小學生整體理財能力獲評為B-級,較上次調查輕微下滑,2023年調查評級為B級。調查反映,大部份學生已養成儲蓄習慣,並有逾半數開始記帳,但在網絡安全和防騙意識方面仍存不足,近一成學生曾因網上詐騙蒙受金錢損失。

是次調查以網上問卷方式進行,公會向全港中小學校發送電子問卷,一共收到來自33間學校合共 2,010份有效回覆,小學生佔38.1%,中學生佔61.9%。

其中87.4%表示有儲蓄習慣,比例保持高位。首次有逾半數(50.4%)學生養成記帳習慣,較2020年首次調查上升逾15個百分點,反映學生在金錢規劃上已有一定進步。數據同時顯示,64.5%學生傾向「先儲蓄、後消費」,顯示普遍具備正確消費態度。

不過,數碼化趨勢亦帶來風險。調查發現,51.7%有網上帳戶的學生從未更改過密碼,近四成(38.3%)於多個平台使用相同密碼;另有9.6%受訪者曾因詐騙損失金錢,平均損失約1,100港元,個別個案損失更高達1萬元。最常見的詐騙類型包括「零風險高回報」投資、遊戲點數交易及網購陷阱。

收入來源方面,近八成學生有零用錢,其中三分之二為定期發放,但仍有33.3%屬不固定。小學生的平均每周零用錢由2020年的50港元增至93.8港元,中學生則由265港元升至320.9港元,升幅與物價水平上漲相關。另有近九成學生可透過黃曆新年、生日或考試表現獲得額外金錢,但不定期收入或削弱其財務規劃及自律。

調查亦發現,學生借貸情況不容忽視。43.8%受訪者曾向他人借錢,66.9%則曾借錢予他人,主要對象均為朋友或同學。部份學生借貸用於購物或娛樂活動,反映其在預算規劃與自我控制方面仍有改善空間。公會建議學校及家長加強指導,協助學生培養責任感及正確的借貸態度。

香港會計師公會強調,理財教育需結合生涯規劃、網絡安全及資訊素養,並推動學校與家庭合作,幫助青少年建立長遠理財能力與風險意識。公會呼籲家長與師長加強指導,協助學生善用數碼理財工具,並提高對詐騙的警覺性,為未來建立穩健的理財文化。@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