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錢塘潮受今昔世人的矚目,「秦始皇南遊至錢塘,臨浙江(即錢塘江)水波惡,乃西百二十里,從狹中渡」(北宋《輿地廣記‧卷二十二》),可見二千多年前錢塘江就已是波濤險惡。到了宋代,錢塘潮成了人們中秋爭賞的「天下之偉觀」。在這裏也留下了一些未解的奇聞異事,蔚為中秋奇觀、奇譚!
錢塘江的江口呈喇叭形,江口最寬處近百公里,上溯到海寧鹽官的河段縮至十公里左右,江潮在中秋月圓後三日內達到高峰,洶湧澎湃的潮頭常達數米,「沖天潮」[1]甚至可達到二十米,水爆轟震,聲如崩山,驚心動魄!千年前杭州地方志記載:「每仲秋既望,潮怒特甚,杭人執旗泅水上以迓子胥,弄潮之戲蓋始於此,往往有沉沒者。」(宋《咸淳臨安志卷之五十三》)。說到了每年中秋八月十六的月圓夜,錢塘江怒潮洶湧,一些杭州人便手持彩旗,游入江中以迎接伍子胥,成了錢塘「弄潮」遊戲的起源;然而江流凶險,時有迎潮者被捲入浪濤而沉沒。
那麼,八月中秋錢塘江潮和遠在春秋時代的伍子胥是怎麼發生關連的呢?
伍子胥和錢塘潮
春秋時代楚國的伍子胥(名員)有勇有謀。他因父兄在楚國受到誣陷被殺死,於是奔逃到國外。歷經九死一生的他,逃到吳國之後,求得勇士引薦給公子光為未來鋪路。當公子光成為吳王(即闔閭)後,伍子胥得到重用。他輔助吳王闔閭兼併鄰近的小國,又進攻楚國,把楚國的軍隊打得一敗塗地,一直攻入郢都。
吳王夫差繼位時,伍子胥認為鄰境的越國是吳的心腹大患,累次進諫,可是他的意見都不被採納。伍子胥感到吳國已經到了存亡之秋,在出差到齊國議和時,把兒子帶在身邊寄託給齊鮑氏,結果被夫差賜死。他臨終前留下遺言:「在我墓上種一棵梓樹,日後可以用來做器物;將我的眼睛挖出來放在吳國東門之上,好讓我在死後親眼見證越軍覆滅吳國的那一刻!」
吳王聞言大怒,命人將伍子胥的屍體裝進酒囊,拋入錢塘江中,任其隨波逐流。
胡曾的《詠史詩:姑蘇台》詩,應襯了上述的這節歷史,詩吟:
吳王恃霸棄雄才,貪向姑蘇醉醁醅(*酒)。不覺錢塘江上月,一宵西送越兵來。
《吳越春秋內傳》記載:「吳王賜子胥死,乃取其屍,盛以鴟夷之革,浮之江中。子胥因隨流揚波,依潮來往,蕩激堤岸。」錢塘江潮起伏奔湧,日復一日,激盪著錢塘江岸,隱隱有聲,如子胥長恨不息。
自此之後,自海門山[2]而來的潮頭來勢洶洶,高達數百尺,過了錢塘漁浦一帶才漸漸低緩。「千尋萬派功難測,海門山小濤頭白。令人錯認錢塘城,羅刹石底奔雷霆。」(齊己《觀李瓊處士畫海濤》)潮水日夜兩度湧至,如同雷奔電走百餘里,發出震怒的吼聲。
不時有人說,看見伍子胥的英魂身乘素車白馬現身潮頭之中,於是人們立廟奉祀他。在廬州城裏淝河岸邊,也有子胥廟。每當朝潮、夕潮來時,淝河之水也像發怒一般鼓動,翻湧到子胥廟前仍然高一兩尺,漫溢十餘丈,片刻才平息。人們說,這正與錢塘大潮相互呼應。(黃本記《錢唐志》)
唐末貫休師的詩《秋過錢塘江》寫錢塘江濤乃是起於伍子胥含冤之恨:
「巨浸東隅極,山吞大野平。因知吳相(伍子胥)恨,不盡海濤聲。」
是否在自然界的平行時空或另外時空中,有凡人看不見的因緣果報?
天外來的警示
南宋一個中秋夜,於錢塘江觀潮的時空,發生了一則奇聞異事,令常人不解,但事後的結果又令人驚震!
南宋風俗志《夢粱錄‧觀潮》中描寫臨安(杭州)賞玩的風俗,「西有湖光可愛,東有江潮堪觀,皆絕景也。每歲八月內,潮怒勝於常時,都人自十一日起,便有觀者,至十六、十八日傾城而出,車馬紛紛,十八日最為繁盛」。在中秋節前後,南宋都城臨安人愛去觀潮覽勝,尤其是十八日這一天出遊的人最多。
據《西湖遊覽志餘》記載,南宋紹興八年的中秋觀潮曾經發生奇特的事件。該年八月十八日前二夜(十六日夜),有的錢塘江畔居民聽到空中有人說話但不見人影,說有數百人將死於橋上,都是邪惡、淫亂、不孝之人。又說,在死亡名冊上的要叫他們快來,不在冊上的,要叫他們快快離去。此話落下,應和的聲音眾多。當時聽到聲音的民眾不少,人人都感到事情不尋常,非常駭異!
次日晚,觀潮勝地「浦橋」兩畔的住家夢見有人來告戒:「明天不要登橋,橋將會折斷!」天亮後,他們彼此寒暄後得知昨夜裏大家竟然都做了同樣的夢。八月十八日當天,浦橋上擠滿了觀潮的人。那些得夢的人到橋邊苦口婆心地勸告自己認識的人快快下橋!但是沒人聽進去,甚至把善心的勸告當作妖言惑眾。
就在這時,人們歡聲雷動,中秋的錢塘大潮來了!就在人們的歡聲中,雷霆激射異於往年的崩岸驚潮殺到跟前,說時遲那時快,驚潮震壞了浦橋。只見那橋快速坍塌,陷入水中,橋上有數百人慘遭溺死、壓死。驚濤帶走人們的生命,就在轉瞬之間。
事後,人們發現受災死亡的儘是平日凶淫、不孝的人,真如前兩夜的預警夢所示。神可能以不可思議的神蹟來警示人間,也可能以意外的災異來執行譴責,而這都是救世之舉——執行善惡有報的天理,以維續人間存在之道!人間凡事看似偶然,其實都非偶然。或許,死者當中或有不該死的沒能離開那個場,或意外撞進那個場,那麼在他下一生,神也將會為他安排補償,不會讓他的生命有所損失。怎麼說,因為生命一世世轉生,人在輪迴中修業,天生的生命不僅僅是一生一世。
錢塘潮古往今來,年年給人帶來中秋節的禮物,可以深思,可以悟道!#
註:
[1] 沖天潮:潮水打翻轉頭,形成「回頭潮」;回頭潮和後繼湧來的潮水相合,再撲向岸堤,激起超高的海浪叫「沖天潮」,浪可達20米。
[2]海門山:《錢塘縣志‧一》記載:「俯觀長江東並海門息靈胥之怒濤」;清代翟均廉《海塘錄‧卷七》點出海門山的位置:「咸淳臨安志祥符圖經云:錢塘舊治正南一十里下瞰大江,直望海門山。」
主要資料來源:《史記‧吳太伯世家》《太平廣記‧神一》《西湖遊覽志餘》《夢粱錄‧卷四 觀潮》《武林舊事》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