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將領近日披露,美法兩國將再次展開太空聯合演習,深化太空領域合作,矛頭直指中共日益擴張的太空實力。公開訊息顯示,這是近年來美國與盟邦第三次聯合太空行動。專家評論,此舉不僅凸顯西方正加速建立太空跨國防禦網絡,也標誌太空已成新冷戰的前線。
9月30日,美國太空軍(U.S. Space Force)中將道格拉斯‧席斯(Douglas Schiess)向路透社透露,美法計劃展開第二次聯合軌道機動演練,強化偵察與監視能力,以因應中共在太空領域的快速擴張。
報道說,美法這回演習是繼2024年年底首次進行「會合與接近操作」(rendezvous and proximity operation)之後的延續。當時,兩國各自出動一顆軍事衛星,靠近並監視「戰略競爭對手」的一枚衛星,測試雙方在近距離纏鬥與軌道協同上的能力。
雖然第三顆被監視的衛星身份未對外公開,但今年4月,美國太空司令部司令史蒂芬‧懷廷(Stephen Whiting)已公開證實該演練的存在,並形容其成果「具有高度戰略意義」。
席斯指出,美國未來可能與更多國家展開類似合作。他強調:「我預期我們會做得更多。」而法國太空司令部則低調表示不便評論,但強調必須為「真實場景中的軍事太空行動」做好準備。
事實上,自去年美法首次聯合在軌演練以來,歐洲與美國之間的太空合作已逐步升溫。今年9月初,美英也完成了一次以「SKYNET 5A」軍用通訊衛星為核心的協同行動,展現聯盟深化的趨勢。
太空成新戰略高地 GPS與通訊安全面臨挑戰
近年來,太空逐漸取代傳統疆域,成為新型戰略高地。全球數以千計的軍事與商業衛星在軌運作,支撐著軍事偵察、通訊傳輸、導彈預警與戰場指揮。這些太空資產不僅與軍事安全息息相關,也攸關全球民生系統的運作。
然而,衛星的脆弱性引發各界擔憂。美、中、俄都展示過反衛星武器能力,進行過近距離纏鬥、軌道干擾與動能攻擊演練。這意味著,一旦爆發衝突,相關攻擊可能癱瘓全球GPS導航、破壞跨洲通訊,並波及金融、交通與能源等核心領域。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今年4月的報告指出,過去一年中雖然未見突破性新武器,但「令人憂慮的趨勢持續加深」。報告特別提到,俄羅斯及中東地區已頻繁出現GPS訊號干擾與欺騙(jamming and spoofing),而中共與俄羅斯的衛星,在低地球軌道(LEO)與地球同步軌道(GEO)均展現出更高的機動能力與操作成熟度,顯示其已具備將技術轉化為實戰的能力。
民主國家聯手圍堵中共趨勢加速
國防安全研究專家蘇紫雲接受《大紀元》採訪時指出,美法聯合太空演習的戰略意義極為清楚:「這是民主國家從太空高度防制中共威脅的具體做法。」
蘇紫雲說明,中共目前擁有約900枚衛星,屬世界第二。雖然仍大幅落後於美國的4,500枚,但卻遠遠超過俄羅斯的190枚。法國與英國雖各自有部份軍事衛星,但規模不到百枚。
「美國本身數量上已具有壓倒性優勢,透過與盟國合作,能讓優勢更穩固。」他補充。
蘇紫雲指出,合作的關鍵並非單純把衛星數量相加,而是產生「協同效應」。他接著說:不論是偵察衛星、通訊衛星還是導航衛星,彼此連結後,能在監控與預警上形成完整的網絡,進而有效圍堵中共。
談及太空合作是否會正式納入軍事同盟架構,蘇紫雲認為可能性不大。他解釋,目前國際太空法限制太空軍事化,成立「太空軍事同盟」會面臨法律挑戰。
但蘇紫雲也指出,現實操作往往是「灰色地帶」:表面上遵守「和平利用」原則,實際上卻透過防禦合作,逐步建立協防框架。一旦太空資產遭受攻擊,協定可以即時啟動,形成實質上的軍事防禦效果。
五眼聯盟與日本可能跟進參與
蘇紫雲特別提到,未來五眼聯盟(美、英、加、澳、紐西蘭)可能是最先跟進參與。原因在於五眼聯盟的情報合作高度依賴衛星,而太空正是情報來源的核心。
此外,日本已與美國簽署太空合作條款,並成立太空部隊。英國則透過SKYNET系列強化軍事衛星能力;澳洲、加拿大、紐西蘭雖規模有限,但都有太空技術基礎。他認為,這些國家「遲早會被納入演習範圍」,形成更大規模的太空聯盟。
蘇紫雲補充,中共與俄羅斯、北韓首腦9月3日閱兵活動中聯袂現身,反而促使西方更快團結。「當安全與經濟發生衝突時,民主國家會選擇安全優先。」他說明,這種態勢讓原本因特朗普政府關稅爭議而出現裂痕的西方盟國,重新凝聚在一起。
這種團結不僅體現在經濟科技上,也在地緣政治與太空合作上全面展開。「太空的戰略圍堵,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蘇直言。
太空軍事化已從理論走向實踐
美法此次行動,標誌著太空軍事化正式進入實踐階段。軍事學者沈明室向《大紀元》表示:「太空已成為與陸、海、空、網絡並列的第五大戰場。」
他解釋,現代軍事指揮、通訊、精準打擊高度依賴衛星支援。一旦衛星遭破壞,整個戰場將陷入盲目。「失去衛星等於失去眼睛和耳朵。」
他舉例烏克蘭戰爭,當地面通訊系統遭到摧毀後,SpaceX「星鏈」(Starlink)系統仍維持穩定,保障烏軍的指揮與無人機作戰能力。他認為,這正好證明了太空資產的戰略價值。
沈明室最後指出,美法演習不僅是軍事演訓,更是政治訊號:透過合作展現西方團結,並對中共形成嚇阻。
全球大多太空船幾無防禦 演習在於熟悉攻防
《馬克時空》頻道播主馬克則從技術層面提出警告。他向大紀元記者說,目前全球大多數太空船幾乎沒有防禦手段,「仍處於『裸奔狀態』。」衛星長期受到重量、成本限制,過去並未預設應對軍事威脅的需求,因此一旦遭攻擊,幾乎毫無反擊能力。
馬克強調,演習的一大目的就是讓盟國熟悉太空攻防環境,並測試如何在衛星遭遇威脅時採取行動。他提醒:「未來一旦爆發太空衝突,不僅美國,歐洲的通訊與偵察資產也將成為攻擊目標。」
他並補充,中共近年幾乎全面模仿美國太空發展,包括研發與美軍X-37B相似的可重返太空船,但美國仍憑藉「星鏈」數千顆衛星,保持絕對優勢。「星鏈的分布相當於核彈級的嚇阻。」
然而他更強調,衛星防禦仍是薄弱環節,西方盟國必須及早演練。
太空不再只是科學探索或商業應用的場域,也是新冷戰格局中的重要戰場。專家們普遍認為,未來隨著更多民主國家加入合作,美國與盟邦將在「宇宙高度」形成戰略聯盟,將長期對峙中國(中共)與俄羅斯。#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