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國經濟的秋天,寒意來得格外早。傳統中那個人聲鼎沸、交易火爆的「金九銀十」旺季,是另外一幅畫面。連續41個月的跌勢,讓房地產市場冰凍三尺。就連一度被官方吹捧為「新質生產力」領軍企業比亞迪,其銷量也在旺季罕見的掉頭向下。
外部地緣政治的寒風也越發凜冽,七國集團(G7)財長們10月1日的聯合聲明,已經明確的將矛頭對準了那些在背後為俄羅斯「輸血」的國家,二次制裁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
內外交困之下,即將召開的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就成了各界關注的焦點。面對沉痾已久的中國經濟,中共當局究竟會開出怎樣的「藥方」?
內循環的「引擎」熄火
長久以來,房地產都被中共當做是中國經濟最核心的驅動引擎,它不僅帶動了上下游四十個產業鏈,更捆綁了中國家庭超過七成的財富。然而,這台引擎現在已經嚴重過熱並熄火。
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在10月1日發布的數據,9月份全國百城二手住宅均價環比下跌0.74%,這已經是連續第41個月環比下跌,同比跌幅更是高達7.38%。這意味著在過去3年多的時間裏,中國業主的資產價值一直在持續縮水。所謂的「金九」,不僅沒有帶來一絲暖意,反而讓市場感受到了更深的寒氣。
更有戲劇性的一幕是封口令,北京房地產經紀行業協會發布了一份奇特的《倡議》。這份文件要求中介機構「不唱衰、不做空市場」,不得使用「樓價大跌」、「暴跌」等詞彙博取眼球。
如果說房地產的衰退是「舊引擎」的必然結局,那麼被寄予厚望的「新引擎」——新能源汽車,也亮起了危險的警示燈。
10月1日,行業領軍企業比亞迪公布了其9月份的銷售數據,全球銷量396,270輛,同比下跌5.5%,這是自2024年2月以來的首次月度負增長。值得注意的是,其在國內市場的銷量同比大跌15.8%。要知道,這可是在傳統的「金九」旺季。此前,為了搶佔市場,比亞迪發起了價格戰,一度讓競爭對手苦不堪言。但當官方出面叫停這種「內卷式」競爭後,比亞迪的銷量也應聲下跌。
這背後傳遞出一個危險的訊號:所謂的「新質生產力」並非萬能靈藥。
亞洲開發銀行(ADB)在《2025年亞洲發展展望》中,已經將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率預測下調至4.7%,核心原因直指房地產市場的疲弱和消費信心的不振。
外部壓力的「絞索」收緊
就在中國經濟內部掙扎求生之際,外部的政經環境也在急劇變化。
G7財長在10月1日的聯合聲明中發出了迄今為止最嚴厲的警告,宣稱將對那些幫助俄羅斯規避制裁、大量採購其石油的國家採取新的聯合行動。儘管聲明中沒有點名,但矛頭指向,路人皆知。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中共當局在名義上保持「中立」,實則通過大幅增加能源採購等方式,為俄羅斯的戰爭機器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財政支持。
G7的二次制裁威脅,意味著美國及其盟友正在失去耐心。這給中共出了一個巨大的難題:是繼續與俄羅斯捆綁,冒著與西方世界徹底脫鉤的風險;還是與俄羅斯切割,以換取暫時的經濟喘息空間?
從經濟賬上看,這道選擇題並不難。2024年,中國與G7國家的貿易總額2萬億美元,而與俄羅斯的貿易額僅為2,448億美元。孰輕孰重?然而,對於中共當局而言,這更是一道政治題。在他們眼中,俄羅斯是其對抗西方秩序最重要的戰略夥伴。輕易放棄俄羅斯,無異於自斷臂膀,將使中共在國際舞台上更加孤立。
可以預見,這種兩難處境將極大地壓縮中共在四中全會上的政策騰挪空間。面對如此複雜的內外部困局,即將召開的四中全會將如何定調?
四中全會的「藥方」?
中共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四中全會)將於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開,並將在四中全會審議十五個五年經濟規劃(2026-2030年)建議。
對於中共慣例要討論的「十五五規劃」,在筆者看來,外界不應抱有任何不切實際的幻想。指望這次會議能推出市場化、法治化的重大改革舉措,無異於緣木求魚。
基於中共一貫的執政邏輯,其應對策略大概率會沿著以下幾個方向展開:
1、政治安全壓倒一切,強化中共的全面領導。經濟問題會被置於這個框架下進行解讀,任何經濟波動,都將被視為潛在的政治風險。
2、「國家隊」全面下場,以政府干預取代市場機制。在房地產領域,指望市場自行出清已無可能。更可能出現的情況是,由中央和地方的國有企業,即所謂的「國家隊」,出面收購、整合陷入困境的房地產項目。這本質上是將私人部門的債務轉移到公共部門,用財政的錢來填補市場的窟窿。
3、內循環口號下的「選擇性開放」,中共會更加堅定地推動所謂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但其重心無疑在前者。會議可能會推出一些旨在刺激國內消費的零碎措施。但只要導致民眾不敢消費的根本問題,即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和收入預期的悲觀沒有解決,這些措施的效果將非常有限。在對外方面,中共會展現出一種「選擇性的開放姿態」,即在不威脅其統治和技術自主的領域歡迎外資,但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則會不惜一切代價追求所謂的「自力更生」。
4、在外交上採取守勢,並試圖分化西方陣營。面對G7的制裁威脅,中共更可能會採取一些拖延的策略。例如,通過雙邊渠道與歐盟中的德國、法國等國進行溝通,試圖利用它們與美國在對華政策上的分歧來分化西方陣營。同時,在援助俄羅斯的方式上可能會變得更加隱蔽,以避免授人以柄。
因此,即將到來的四中全會,人們看不到一場刮骨療毒式的大手術,而更像是一次用更大劑量的嗎啡來暫時止痛的保守治療。會議所能開出的「藥方」,或許能在短期內延緩危機的爆發,但其代價,將是犧牲中國經濟長期的健康與活力。@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