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五年的沉寂後,印度與中國將於十月底恢復直航,首條航線由加爾各答直飛廣州。分析認為,此舉有象徵意義,也具務實利益,被視為中印關係回暖的重要訊號;不過,復航代表雙方在交流與經貿上的「有限升溫」,但邊界摩擦與互信缺口仍未解決,未來走向仍存變數。
五年斷航背景:疫情與邊境衝突
印度最大廉航之一——靛藍航空(IndiGo)10月3日宣布,將自10月26日起開通加爾各答(Calcutta)直飛廣州的每日航班,另一條由新德里(New Delhi)前往中國城市的航線亦在規劃之中。
印中直航自2020年初因COVID-19疫情停飛,之後又因喜馬拉雅山加勒萬河谷(Galwan Valley)爆發邊境流血衝突,導致兩國關係急劇惡化,造成20名印度士兵與4名中共士兵喪生,成為數十年來最嚴重的軍事衝突。此後直航一直未能恢復。
直到今年8月底,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七年來首次訪華,出席在天津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並與中共黨魁習近平會晤,雙方共同強調「印度與中國是發展夥伴,而非競爭對手」。此次復航的宣布被視為兩國高層互動的延伸成果。
據路透社報道,莫迪在訪華期間亦重申對於不斷擴大的印中貿易逆差表示憂慮,目前逆差已接近992億美元。他同時強調維護邊境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以避免重演2020年的長期軍事對峙。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北京方面已首度批准印度朝聖者前往西藏岡仁波齊峰(Mount Kailash),這是自2020年邊境衝突以來首次重新對印度教與佛教朝聖者開放。觀察人士認為,這一系列舉動象徵著中印雙邊關係正逐步解凍。
專家觀點:象徵與功能並存
在國際觀察人士看來,復航舉動不僅僅是航班技術安排,更是具有象徵與功能的雙重舉措。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Wong)對《大紀元》分析,直航恢復是一種「象徵與利益混合體」:象徵層面代表雙方緊張關係「鬆動」,願意恢復人員互動;實質層面則能降低商務、旅遊與教育交流的時間與成本,帶來直接經濟利益。
他同時提醒,復航也是一種外交籌碼,意味著印度在中美博弈之間保有「自主空間」。
國際事務專家孫國祥則向《大紀元》表示,復航首先是冬季航季與航權談判的結果,屬於「象徵與功能並存的第一步」。
他指出,過去一年邊界局勢相對降溫、雙方恢復機制會談,才提供了低敏感領域政策空間,因此直航得以率先落地。孫現任教於台灣南華大學。
印中戰略定位:有限升溫而非全面靠攏
當記者提問「復航是否意味印度向中國靠攏」時,專家們均表示:復航並不等於戰略上靠近中國。
黃大衛認為,這更像是印度「外交選項再平衡」的一部份。由於美國在能源與俄羅斯交易問題上持續對印度施壓,印度選擇恢復直航,以維持外交彈性。「這不是單純倒向中國,而是保持自主。」黃說。
孫國祥則指出,印度對中國的定位仍是「競爭加管控」:在安全與高科技領域維持審慎,在人員交流與商務便利化上做務實修復,以防止競爭外溢到整體關係。
他形容復航性質是「有限升溫、審慎回暖」,而且節奏可控、可逆,取決於邊界談判與輿情風險。
美國因素與地緣政治考慮
近期美國與印度關係降溫。印度因持續進口俄羅斯原油,特朗普8月初將印度關稅加倍至50%,認為違背了美方的制裁政策。美國甚至還要求G7其它國家加強對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制裁,直接點名中國與印度,美、印關係陷入冰點。
對於印中復航,黃大衛表示,美方可能對復航保持警惕,甚至加大在關稅或軍事合作上的施壓,但若反應過度,反而可能刺激印度更強調自主。
黃警告,美方可能採取貿易制裁、外交施壓等手段,但印度的「戰略自主」傳統意味著它不會輕易被推動向單一方向。
孫國祥則認為,美國對中印復航大體持「默許與觀察」態度,因為民航復航屬低敏感議題,不會影響美印在防務、印太安全與半導體超連結上的合作。
美國真正關注的仍是供應鏈安全與新興技術。他表示:「只要復航不涉及敏感技術轉移或制裁規避,美方多半不會投入過多政策資本。」
未來展望:中印合作與不確定性並存
專家們認為,復航為中印關係提供了象徵性突破,但並不足以化解結構性矛盾。
黃大衛提醒,邊境摩擦與互信缺口短期難以消除,因此升溫可能主要停留在商務與文化交流層面。
孫國祥則指出,若未來能擴增航點、簡化簽證與擴容口岸,將代表交流的實質深化;相反,若邊境再現摩擦,復航節奏可能立即暫停。
正如黃大衛所言:「直航恢復是中印雙方在象徵與利益之間找到的折衷,不代表印度放棄自主,而是維持彈性。」
孫國祥也補充:「這一訊號性突破屬於可控、可逆的務實回暖,後續走向仍取決於政治與安全環境。」#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