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有一個著名的故事:大醫學家華佗建議為長年頭痛的魏王曹操做「開顱手術」。曹操一聽嚇壞了,說:「腦袋怎麼可以砍呢?」他懷疑華佗意在害他,下令將華佗關入大牢。曹操犯病再找華佗,華佗已死在獄中。
華佗發明的麻沸散
華佗被後世譽為神醫、「外科鼻祖」。他精通內、外、婦、兒、針灸各科,尤以外科手術和麻醉術著稱。他發明了一種麻藥叫「麻沸散」,可以讓病人全身麻醉,然後割開病人腹背、切除病灶、縫合上藥。病人術後大多四五天傷口癒合,一個月整體復原。
麻沸散的配方雖然已經失傳,但是古籍中記載了類似的麻藥,通常包括一些有毒的藥材,例如麻黃、生半夏,可以麻痺末梢神經。在手術完成後,給病人服下具有解毒作用的甘草湯,就可以讓病人恢復知覺。
《三國誌·方技傳》記載,某日,華佗正驅車趕路,見路旁一人正痛苦的呻吟,他的家人正想用馬車載他去就醫。華佗心中不忍,就停下車過去察看。此人因為咽喉阻塞,想吃東西卻吞不下去,情狀痛苦不堪。華佗隨即跟他說:「前面路邊賣餅的人家有賣醋,你買三升喝下,病就好了。」他的家人當即照做,病人立刻吐出了一條蟲,症狀全消。
可惜,醫術如此高超的華佗終究冤死獄中;曹操也因過度猜忌而錯失治療良機,最終病重而亡。疑心害命,此番結局令人唏噓。
扁鵲的六不治
在華佗之前600年,名醫扁鵲就說過,有六種病人是無法治癒的。
第一種就是驕傲自大,聽不進醫生建議的人,特別是如曹操一般的「VIP」(very important person)。
第二種人視錢財重於生命,總懷疑「這個醫生是不是要賺我的錢」,最後拖到病入膏肓。
第三種人不遵醫囑,這在現代社會特別常見,他們穿著、飲食、起居不當,該忌口卻暴飲暴食,該休息卻熬夜操勞。
第四種人病情太重,能量和臟腑功能完全紊亂。
第五種人過於虛弱,已經無力承受藥物。
第六種人迷信巫術、偏方,現代社會也有很多人迷信一些所謂「萬能」的尖端科技,而忽視請醫生調理體質,對症下藥。
這六種人就算是碰到真正厲害的醫生也無法治好。「六不治」強調了在疾病治療中,患者的行為態度、生活習慣、身體狀況以及對醫學的信任度都至關重要。
屢次拒絕神醫的病人
西漢著名歷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述了這件事:扁鵲路過齊國,第一次見桓侯就說:「君有病,目前處在表皮,不治的話,恐怕會加重。」桓侯說:「寡人沒病。」等扁鵲走了,桓侯對手下人說:「醫生就知道賺錢,還想給沒病的人治病。」
過了五天,扁鵲又見面說:「您的病已發展到了血脈,不治會加重。」桓侯說:「寡人沒病。」
又過了五天,扁鵲又說:「您的病已到了腸胃,不治的話會加重。」桓侯這次沒說話,但還是很不高興。
又過了五天,扁鵲又見到了桓侯。這一次,扁鵲甚麼也沒說,扭頭就走了。
桓侯派人問扁鵲,扁鵲答道:「現在病已入骨髓,神仙也治不好他的病了。」
又過了五天,桓侯出現了病徵,派人找扁鵲,扁鵲已經走了。桓侯不久就死了。
扁鵲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傳記記載的古代醫學家,被尊為「醫祖」。扁鵲曾受「長桑君」傳授診病秘法,能「洞視五臟」,在病情尚未顯露之前就能察覺病灶。
扁鵲不僅能洞悉病機,預防於未發,還善於因地制宜,走到哪兒,治療當地最常見的疾病:邯鄲多美女,他就成為邯鄲婦科名醫;周人尊老人,他就到洛陽成了專治耳聾眼花的老人科醫生;因為秦人愛小孩,他又成為咸陽小兒專科的高手。
面對現代生活壓力與慢性病,兩位古代名醫的故事提醒我們,醫者能治病,卻難醫「不自救之人」。醫術再高明,也需要患者願意配合、改變生活,才能產生療效。@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