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為發展北部都會區,今(30日)到屯門近洪水橋的非原居民村亦園村及田心新村收地。警方、地政總署、保安人員、工人等約200人,早上9時許到場斷水斷電,多名未能安排到新居的居民,仍然被勒令離開。

今日的行動涉及約百戶,行動在中午12時許大致完成,所有被收屋的村民已經離開。期間有一名男村民遭抬走,其後再被送上救護車。

一名91歲行動不便的老婦,對要離開住了65年的家,感到不開心,說自己不想搬走。她的兒子陳先生表示,去年收到地政的收地通告,今年4月安排母親未來的居所,但由於媽媽依靠輪椅出入,希望能有較大的單位,申請醫療報告等證明手續繁複,到上周才知道今日是最後搬遷日。他要求寬限10日搬走,但地政總署職員仍然斷電斷水,署方安排租住天水圍的酒店7天。

一名住在亦園村近15年居民稱,由兒子負責聯絡政府,但一直聯絡不上。後送由社工聯絡,在最後限期前3天才成功,兩日內要趕忙找地方搬。她引述政府稱,公屋安置要之後再談,但她嫌公屋單位太小。

現場亦有工人為離開的居民,搬走屋中的家當。

政府為發展北部都會區,今(30日)到屯門近洪水橋的非原居民村亦園村及田心新村收地。多名未能安排到新居的居民,仍然被勒令離開。(陳愷/大紀元)
政府為發展北部都會區,今(30日)到屯門近洪水橋的非原居民村亦園村及田心新村收地。多名未能安排到新居的居民,仍然被勒令離開。(陳愷/大紀元)

在村中居住約48年的吳先生坦言,這一天「一定要發生」,「沒甚麼感覺」。他已經購買當局為拆遷安排的居屋,但12月才收新居鑰匙,不明白為何不能銜接,無奈稱「無辦法」。不過,他獲保留家中的物品,他先帶同隨身物品撤離,暫時要住在酒店,下月1日始可租住當局安排的地方。

政府稱「感謝居民的配合」 網民批熱線留言無人覆

政府晚上在「北部都會區」Facebook專頁發文,指地政總署聯同相關政府部門昨日就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第二期順利進行聯合行動。在行動中受影響住戶都自行遷出。相關用地已交予土木工程拓展署進行新發展區的所需工程。政府感謝居民的配合。不過,該則貼文有很多網民留言批評,政府部門的工作效率差,且受影響的住戶很少會機會能見到部門職員,甚至電話都打不通。

地政總署表示,約於3年前已向受影響住戶發信,通知預計遷出限期。署方按工程需要分別於去年9月、今年4月、8月及10月分批張貼法定通知,要求受影響住戶分批遷出。期間,地政總署職員及社工隊一直與居民保持密切溝通,勸喻未遷出者盡早遷出,並提供適切協助。

當天的行動中,政府要求90個已過遷出限期的住戶離開。署方與相關部門已安排有需要的居民進入工地取回私人物品,及安排有需要者在其他地方短暫居留。署方職員及社工隊亦一直與居民保持密切溝通,提供適切協助,例如轉介有需要者至社會福利署跟進,以及考慮為有特殊或醫療需要的個案推薦體恤安置。

政府指行動中涉及一名89歲婆婆及其家人。早於約3年前,該住戶已被通知預計的遷出限期。就安置安排,該住戶早前經申請後已獲轉介至房協審批及編配單位。其後該住戶通知房協,要求取消其安置申請。地政總署其後一直嘗試接觸該住戶,提醒他們有關安置申請的事宜,惟未獲回覆;至上周婆婆及其家人才表示願意重新啟動安置申請。他們現時已獲協助安排臨時住宿,並已於當天自行遷出。該住戶的安置申請將繼續處理。

不過,該則貼文底下有網民留言道:「清拆組負責自己間屋嘅人,嗰個員工嘅電話永遠冇人聽,hotline留言永遠唔會覆,永遠都畀唔到一個確實嘅日期你幾時走,你話三年?你唔好話廿幾年前董建華年代已經話要發展。」

還有網民表示自己是受影響範圍的住戶,但光是為了「住址證明」這件事就拖了四個多月,甚至到後來想約見拆遷組職員都約不到。「我本人在新田收地影響範圍年頭多次與拆遷組溝通、就住址證明一樣嘢已經玩咗四個月,職員夠膽死叫本人小學時期的住址證明叫我畀手册佢本人已經四十幾歲真係唔知邊度搵返本手冊畀佢?......由年頭開始收地一路配合到7月!啲職員一話嚟成條村嘅村民請假唔返工嚟配合佢到而追咗佢三個月嚟傾都唔出現!只有佢搵你話嚟你就要乖乖哋留喺度~成班村民夾好時間約佢嚟就左推右推呢樣忙嗰樣未得、政府又要加快發展又想村民配合星期六日你哋班大哥又唔開工、個電話打去未夠十點鐘永遠唔會有人聽...」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