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天文學家在觀察宇宙時,發現許多前所未見的宇宙奇觀。這次,美國一個天文團隊通過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捕捉到一顆垂死恆星在爆炸前最詳細的圖像,並證實許多大質量恆星確實會發生爆炸。

由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領導的天文學家團隊利用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的近紅外相機(NIRCam)和中紅外儀器(MIRI),首次在中紅外線波段發現了這顆超新星「SN 2025pht」的起源。它的前身是一顆巨大的紅超巨星(Red Supergiant),現在被一層意想不到的塵埃包裹。

2025年6月29日,研究團隊通過全天超新星自動巡天系統,意外發現距離地球約4,000萬光年的螺旋星系「NGC 1637」附近有一顆明亮又呈現深紅色的II型超新星,並將其命名為「SN 2025pht」。

隨後,他們使用哈伯太空望遠鏡(HST)和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早期對NGC 1637星系拍攝影像與獲得的光譜,對「SN 2025pht」爆炸前與爆炸後影像、光譜資料等進行一系列的交叉比對和篩選。最終確認它的前身是一顆巨大的紅超巨星。

紅超巨星是生命晚期的大質量恆星,質量約為太陽的8~25倍,是宇宙中最大的恆星之一。當它的核心坍縮爆炸後,會變成「II型超新星」,並留下中子星或黑洞。目前最常見的紅超巨星例子為「參宿四」,它是獵戶座肩部一顆明亮的紅色恆星。

研究人員發現,這顆恆星輻射出的光大約是太陽的10萬倍,但大部份光芒已被周圍的塵埃掩蓋。這些塵埃阻擋了更短、更藍的波長,使恆星的外觀急劇轉向紅色。

他們還發現「SN 2025pht」恆星周圍的塵埃層非常濃密,使得它在可見光下看起來比平常暗100倍以上。對此他們推測,質量最大的衰老恆星也可能擁有最多的塵埃,這些厚重的塵埃可能遮擋恆星的光線,使它們暗淡到無法被探測。

研究人員指出,大量的塵埃或許可以解釋為何過去天文學家一直很難找到紅超巨星的前身星。過去認為,多數大質量恆星爆炸變成超新星時,理論上是天空中最明亮的物體,應該很容易被發現,但事實並非如此。這次JWST的最新觀測結果則支持了這一假設。

另外,他們對「SN 2025pht」產生的塵埃成份感到困惑和不解。過去天文學認為紅超巨星會產生富含氧的矽酸鹽塵埃,但這顆恆星產生的塵埃似乎富含碳。研究人員推測,這可能表明恆星生命最後幾年的強烈對流,將碳從內部深處帶到表面,因此改變了塵埃的類型。

這項新研究標誌著天文學家首次利用JWST直接辨識超新星前身恆星,證實這些巨大的恆星確實會爆炸,還解釋了為甚麼天文學家過去很少看到紅超巨星爆炸,原因是它們被厚厚的塵埃雲遮擋。該研究成果於10月8日發表在《天文物理學雜誌快報》上。

目前,該團隊正在積極尋找未來可能爆發成超新星的紅超巨星。他們表示,NASA即將發射的羅曼(Nancy Grace Roman)太空望遠鏡或許能為他們的搜尋提供更多幫助,其獲得的數據品質和新發現有望超越過去30年的觀測成果。

他們解釋,羅曼太空望遠鏡擁有較高的分辨率、靈敏度和紅外線波長覆蓋範圍,能夠觀測到這些恆星,並可能見證它們在生命末期噴出大量塵埃時的狀況。

領導這項研究的西北大學天體物理跨學科探索助理教授基爾博德(Charlie Kilpatrick)對該校新聞室表示,「幾十年來,我們一直在努力確定紅超巨星爆炸的確切形態。現在藉助JWST終於獲得了高質量的數據和紅外觀測數據,才能夠精準確定爆炸紅超巨星的類型及周圍環境。」

他接著說,「過去,我們一直在等待一顆超新星的爆炸數據。這次我們結合了哈伯太空望遠鏡與JWST的數據集,首次完整地描述了這顆天體的特徵。」

基爾博德接著補充,「SN 2025pht看起來比我們見過的大多數紅超巨星,也就是爆炸成超新星的恆星,都還要紅得多。這表示過去的超新星爆炸可能比我們原先預想的要亮得多,但礙於沒有JWST提供高品質紅外線數據,我們無法觀測到其真實亮度。」

這項研究得到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支持。(獎項編號 AST-2432037)#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