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工程處將山泥傾瀉警告系統加入人工智能(AI),估算山泥傾瀉數目準確度超過九成,提醒公眾在香港大部份地區山泥傾瀉風險高時,做好準備,並確保政府內部準備好提供緊急服務。處方表示,旨在應對極端氣候,能提供局部地區的警告,預計明年全面應用。
土力工程處自1977年成立已開始研究並建立降雨和山泥傾瀉的關係模型,是世界上首個建立山泥傾瀉警告系統的地區。「山泥傾瀉警告系統」由土力工程處與天文台共同管理,當持續大雨極有可能導致大量山泥傾瀉時,便會發出山泥傾瀉警告。
現時應用的第四代山泥傾瀉警告系統將全港人造斜坡分為四類,包括削土坡、填土坡、石坡和擋土牆,為每類人造斜坡建立獨立的降雨和山泥傾瀉關係模型。處方根據即時雨量數據和香港天文台的雨量預測,結合降雨和山泥傾瀉的關係模型,識別山泥傾瀉危險於何時處於高水平,以適時聯同天文台發出山泥傾瀉警告。
處方稱此將會是第五代的系統,納入1984年開始的已經監察的5分鐘雨量數據、人造斜坡數據、山泥傾瀉紀錄、香港地質數據。AI模型分析1996年至2023年,28年間的380多場雨、6萬個人造斜坡、2,200萬數據點,當中發生2,700宗山泥傾瀉事故。
AI模型從26個特徵參數中篩選,最終鎖定8個主要影響因素,包括24小時降雨總量、4小時降雨量、長時間降雨、降雨序列/間隔、斜坡幾何特徵、斜坡是否符合安全標準、斜坡類型(泥土或岩石)、地質情況,之後透過物聯網形式,將121個自動化雨量計數據上傳雲端計算,能每5分鐘提供新的警告。
處方表示,AI系統能針對評估斜坡每個特徵,不像過往四代系統只用一兩個因素評估,預期準確度將會更高,能推算山泥傾瀉中數集中的區域。
土力工程處曾經用2015年8月14日的黑雨事件,比較新舊系統的敏感度。新的人工智能系統推算的結果,顯示較為深的顏色,意味著在舊系統可能尚未發出警告時,新系統便已能預測到山泥傾瀉集中數較高的區域。

土力工程處會繼續加強資訊發放,除適用於全港的山泥傾瀉警告外,亦會在山泥傾瀉警告發出前,在有需要的情況下發出區域性山泥傾瀉特別提示。
當局部地區大雨持續,但香港廣泛地區的山泥傾瀉風險未達到發出山泥傾瀉警告的指標時,處方與香港天文台會發出山泥傾瀉特別提示,列出山泥傾瀉風險較高的地區,提醒市民注意有關地區潛在的山泥傾瀉風險,並採取適當防護措施,防災避險。
數據顯示,90%山泥傾瀉導致死亡的事故,發生在全港山泥傾瀉警告發出期間,處方希望透過新系統補足現有系統的不足,識別其餘高風險的時間,照顧市民在局部地區的安全。
土力工程處處長張偉文稱,系統主要利用內部人力資源研發,開支不大。至於弱點,處方承認現有系統準確度超過九成,剩餘的要待AI持續學習,未來演算法亦會進步,令系統更準確,但難以做到百分百準確。@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