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共衛生界的經典說法——「疫苗拯救了數億人的生命」,在美國參議院財政委員會的一次會議上,正面臨重量級人物小甘迺迪(RFK Jr.)的公開質疑。當參議員瑪麗亞·簡達威爾(Sen. Maria Cantwell)展示圖表,強調疫苗將麻疹等疾病發病率降低了99%以上,並總結「接種疫苗的必要性非常明確」時,小甘迺迪反擊指出,這類圖表是疫苗產業的慣用手法,其歷史功績可能被誇大,背後存在著被忽略的「半個真相」。
小甘迺迪雙重證據:死亡率「先於疫苗」驟降
小甘迺迪的論證極具衝擊力,他引述了兩份專業證明,指出傳染病死亡率的下降並非單靠疫苗。
⊙證據一:政府報告證實死亡率「提前下降」
他引用一份2000年由政府資助的研究報告指出,許多傳染病的死亡率顯著下降發生在疫苗引進之前。以麻疹(Measles)為例,1900年時每年約有1萬3千人死於該病,但到了1960年,死亡人數已降至數百人,而第一支麻疹疫苗直到1963年才問世。這數據凸顯了在沒有疫苗的半個多世紀裏,醫療進步、衛生改善和營養提升等因素,已經讓死亡率大幅下降。
⊙證據二:哈佛教授50年前的「預警」
他還援引哈佛醫學院教授愛德華·卡斯特博士(Dr. Edward Kast)在1970年的一場演講為證。卡斯特博士當時就提出,所謂醫學研究消滅了肺結核、白喉等重大殺手的說法,是「一半的主要真相」。小甘迺迪總結教授的警告,直指醫療行業中的參與者會試圖「竊取疾病死亡人數大幅減少的功勞」,以提升他們的利潤與聲望。他認為簡達威爾議員的圖表正是教授所警告的「缺乏科學依據的宣傳手段」。
正是基於這些歷史證據,小甘迺迪進一步闡述了他對當代公共衛生的核心觀點。他承認疫苗是「公共衛生的關鍵部份」,但他真正的擔憂是,「對單一疫苗接種的盲目信任」使醫療系統傾向於低估其它關鍵因素的作用,例如「治療藥物、維他命、飲食、運動等生活方式改變」,這些才是強化人類免疫系統、抵抗各種疾病的根本。他強調,個人健康管理才是維持強大免疫系統的核心關鍵。
小甘迺迪的論點招致了前美國疾控中心(CDC)高級官員德梅特·達斯卡拉基斯博士(Dr. Demetre Daskalakis)的反駁。疾控中心數據顯示,1994至2023年間,兒童常規疫苗接種已拯救超過110萬人的生命。達斯卡拉基斯博士承認,「麻疹死亡人數在疫苗問世前大幅減少是事實」,但他強調,「病例數在疫苗推出之前一直居高不下」,只有疫苗的介入,才最終達成「在美國消滅了(麻疹)傳播」的成果。
抗疫功勞誰說了算?
這場爭論的核心,在於雙方關注的指標與訴求完全不同。小甘迺迪聚焦於「死亡率」,他認為在疫苗普及前死亡人數就已大幅下降,藉此提醒大眾,不應忽略改善衛生、營養與個人健康管理等因素對抵抗疾病的根本性貢獻。
相對地,美國疾控中心的官員則著眼於「發病率/病例數」。他們承認死亡率先行下降,但強調是疫苗的出現才真正控制了大規模傳播,最終實現了傳染病的「清零」,凸顯了疫苗在公共衛生防線上不可或缺的決定性作用。
這場論戰提醒我們,公共衛生的歷史並非單一的英雄敘事。疫苗在控制傳播上功不可沒,而衛生、營養與醫療條件的整體進步,同樣是人類戰勝疾病的基石。在科技與個人健康之間找到平衡點,或許才是完整的真相。
作者簡介:Zachary Stieber 是《大紀元時報》駐馬利蘭州的資深記者,負責報道美國與國際新聞。
原文 RFK Jr. Challenges Assertion Vaccines Have Saved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Lives 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