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有一位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出現胸悶的症狀,悶痛時有時無,甚至偶爾在半夜會被悶醒,喝冰水或喝熱水後就感覺舒緩一些。他安排了參加健康檢查,當時正值體檢旺季,排隊近一個月才接受檢查。

體檢的第一站是心電圖。醫生讓他不要再做其它檢測項目,立即到心臟科急診,因為心電圖顯示他心肌梗塞,隨時有可能猝死。他的三條冠狀動脈堵了兩條 ,堵塞率近90%,隔天直接開心臟繞道手術,與死神擦肩而過!

台灣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醫療副主任柳朋馳在新唐人《健康1+1》節目講了這一驚險案例。他表示,這個病人出現胸悶症狀近一個月,原本應該立即到醫院看診,而非排隊等候健康檢查。他強調,健康檢查的目的是發現無症狀的早期疾病,若等到症狀出現才檢查,可能已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柳醫師說,40歲是一個重要的健康檢查分水嶺,因為隨著年齡增長,慢性疾病如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以及癌症的風險逐漸浮現,尤其在生活作息不規律或有家族病史的情況下,這些問題可能更早顯現。因此,他建議從基本且高性價比的檢查項目入手,以有效預防和早期發現潛在健康問題。

40歲以上應檢查甚麼?

具體來說,柳醫師推薦的40歲以上應做的基礎檢查包括:

1、血液檢查:血糖、血脂、尿酸以及甲狀腺功能,肝腎功能,包括乙肝、丙肝。

2、腹部超音波:能檢查肝、膽、胰、脾、腎等器官的健康狀況。

若超音波檢查發現異常,再考慮進階檢查如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他特別提到胰臟癌因其位置隱藏,超音波檢查常受限,難以完整診斷。若屬於高風險族群(如肥胖、糖尿病患者或有胰臟癌家族史),應與醫師討論是否需進行核磁共振或電腦斷層等進階檢查。

3、腸胃鏡:胃鏡和大腸鏡能篩查胃癌和大腸癌,這兩種癌症均屬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全球十大癌症

4、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若有吸菸習慣、家族病史或長期暴露於空污環境,建議加做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以早期發現肺癌風險。

5、乳房超音波或乳房攝影:女性也應進行乳癌和卵巢癌的篩檢。若有二等親以內的乳癌家族史,建議35歲開始進行乳房超音波搭配乳房攝影;若無家族史,則可從40歲開始進行這些檢查。

6、攝護腺檢查:男性需關注攝護腺癌,特別是60歲以上或有家族史的族群,建議進行攝護腺超音波及攝護腺癌症指數檢查。

心血管進階檢查

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人士,可以再進行心血管進階檢查。值得注意的風險因素包括三高、肥胖、抽菸、高齡或是有家族病史,特別是如有出現胸悶,表現為胸骨下方的壓迫感,在運動、快走或爬樓梯時加劇,這時建議做下列檢查。

1、運動心電圖:檢測心臟在壓力下是否有缺氧情況,當心電圖波形異常時,可能提示冠狀動脈血流不足。

2、心臟超音波:用於評估心臟結構,例如心臟大小、瓣膜功能及收縮與舒張能力,若發現收縮力下降或舒張功能異常,可能指向心衰竭或長期缺氧導致的心肌病變。

3、心臟電腦斷層掃描:對於想更精確了解冠狀動脈狀況的患者,心臟電腦斷層掃描可直接觀察是否有斑塊或血管狹窄。

健檢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一位50多歲的男患者,因公司提供體檢預算而進行人生第一次健康檢查。在檢查過程中,意外發現他大腸內有一顆約1.2厘米的息肉,屬於較大的尺寸,醫師建議他盡快安排進一步檢查。然而,患者因出國等原因延遲了半年才回診,結果息肉已增長至近2厘米,經化驗確診為大腸癌。

柳醫師認為,若患者在發現1.2厘米息肉時立即處理,可能不至於進展到癌症。「我們好不容易做健康檢查找到了問題,可是卻沒辦法盡快解決或避免惡化,這就很可惜。」

過敏原檢測有用嗎?

至於過敏原檢測是否有必要做?柳醫師說,急性過敏(IgE)較具臨床意義;慢性過敏(IgG)爭議較大。曾有一位患者每次吃蝦都會過敏,但檢測結果顯示對蝦的蛋白質並不過敏。柳醫師認為,這可能是因為患者對養殖蝦過程中的添加物過敏,而非對蝦本身的蛋白質過敏,這些在檢測中都無法發現。

過敏原檢測的價值在於,當出現長期無法解釋的疲倦、消化不良等非特異性症狀時,可提供一個參考方向,但要注意解讀檢測結果時需搭配臨床症狀,不能單靠數值判斷。@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