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母親工作時間長,通勤時間也長,下班回家立刻做菜做飯,照顧孩子,幾乎沒有自己休息的時間,睡眠時間也很短,只能靠喝咖啡來提神。在生產後她體重飆升,加上照顧孩子的壓力導致荷爾蒙紊亂,體重不僅降不下來,還出現口角炎、脫髮、偏頭痛、經期紊亂等症狀。

她知道不能夠這樣下去了,於是去看中醫師調整自己的身體狀況。中醫師對她說:「你好像一直在透支自己的能量,完全不斷地在付出。我們要預留一點時間空間,專門屬於自己,感受一下自己的需求,然後溫柔友善地照顧好自己。」

台灣喜悅中醫診所醫師呂桓毅在新唐人《健康1+1》節目講了這個典型的案例。他表示,這位患者的情況屬於「慢性疲勞」,或「腎上腺疲勞症候群」。如果疲勞持續存在,超過3個月,就要開始關注身體發出的「救命訊號」,慢性疲勞的常見徵兆包括:

1)睡眠品質差:怎麼睡都睡不好,睡不飽。

2)生理失衡:莫名其妙的慢性疼痛,如頭痛、肩頸痠痛,女性則可能出現明顯掉頭髮、經期不規律或經痛反覆出現。

3)情緒與動力不足:覺得自己沒有衝勁、沒有精神、沒有性慾。

4)飲食變化:口味變得很重,喜歡吃重鹹的食物。

咖啡提神有風險

面對疲勞,許多人習慣靠咖啡、維他命B群或能量飲來提振精神。然而,呂桓毅醫師提醒,短期使用無妨,但長期下來,這種方式是在跟身體預支能量。

「我們身體的能量其實是有限的,這些提神飲料讓我們誤以為能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長期就會透支我們的腎氣,演變成腎上腺疲勞症候群。」呂醫師說。

在中醫看來,腎是「先天之本」,代表我們身體先天的原動力。長期透支腎的能量——腎氣,就會讓身體的免疫力下降,造成慢性發炎。中醫所說的腎不僅與水液代謝有關,還統管人體的生長、生殖、骨骼、精神、聽覺等多方面功能,這與西醫所說的腎上腺調節體內代謝有類似之處。

對於長期依賴咖啡提神的慢性疲勞患者,呂醫師提醒,咖啡經過烘焙後,屬性偏火性、燥性。雖然咖啡含有一些抗炎營養素,但長期過度飲用,例如每天兩、三杯以上,會加速腎氣的消耗,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2023年發表在《科學報告》的研究指出,每天飲用超過4杯咖啡的人,LDL膽固醇(即俗稱的「壞膽固醇」)水平顯著較高。壞膽固醇升高是動脈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

彩虹蔬果與好油 抗發炎補元氣

若想真正恢復元氣,而非只是透支能量,我們需要充足的休息和健康的飲食。呂醫師建議,食物選擇應包括多元色彩的蔬果和富含Omega-3的好油,因為它們都具備抗發炎的能力。

1)彩虹蔬果(植化素)

不同顏色的蔬菜水果含有不同的植化素。這些營養素在自然界幫助植物抗旱抗寒,當我們攝取後,「可以對抗身體的發炎,同時還可以幫助我們對抗癌症」。

2)好油(Omega-3)

富含不飽和脂肪酸Omega-3的油,包括魚油、亞麻仁油。研究發現,多攝取Omega-3有助改善發炎引起的慢性疾病,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

中藥材與食材補元氣

此外,可以考慮用牛蒡、人參等中藥材泡水飲用,替代咖啡,有提神的作用。

1) 牛蒡

牛蒡被稱為「大力參」。呂醫師介紹,牛蒡歸脾經和腎經,能夠調整脾胃並補強腎氣。喝牛蒡茶對疲勞恢復有很好的幫助。

對膝關節炎患者的研究發現,每天飲用3杯牛蒡茶,能減輕發炎和抗氧化。

動物實驗則發現,攝取牛蒡提取物的小鼠游泳時間、握力都較對照組改善,與疲勞相關的代謝產物乳酸和氨降低,顯示牛蒡能提升運動表現,改善疲勞。

2)人參:人參對腎上腺疲勞有很大的幫助。常見的參類包括東洋參、花旗參(西洋參)。

研究發現,人參可以調節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軸,改善壓力引起的焦慮、抑鬱和發炎性疾病。

呂桓毅分享人參的便捷用法,可以在疲勞時將幾片人參含在舌下,或者將兩三片人參丟入保溫瓶中,飲用人參水,可回沖直到氣味消失。

此外,一些與人參功效類似的藥材,如印度人參(醉茄)、西伯利亞人參(刺五加)、紅景天也很適合泡水飲用。 

罹病的步驟

現代人由於生活忙碌,追求效率,往往不斷忽略身體的訊號,用能量飲料壓抑疲勞、用止痛藥壓抑疼痛,但這些訊號正是要喚醒我們與身體的連結。在這種情況下,僅僅用飲食來改善疲勞還不夠,更重要的是覺察身體的訊號,重新找回與身體的連結。

呂醫師指出,人從健康狀態走向疾病,其實是有脈絡的:

1)失聯:與身體失去聯繫,不曉得自己疲勞或疼痛,用各種方式壓抑訊號。

2)失心:對自己的情緒感到陌生,不曉得為何憂鬱或焦慮。

3)失序:身體系統變得混亂,如自律神經系統失調、腸胃系統出問題。

4)罹病:最終導致身心疾病發生。

正念找回身體的聲音

要停止硬撐,必須挪出時間空間給自己,開始「溫柔地友善地照顧好自己」。呂醫師建議,從每天睡前預留10分鐘開始。

1)睡前10分鐘:這段時間不為別人,就是為了好好照顧自己。可以做簡單的瑜伽伸展或靜坐。改善睡眠品質,身體就能自我修復,許多病症便可好轉。

2)身體掃描:就像是跟身體的每個地方「溫柔的約會」。我們可以閉上眼睛,從頭到腳依次感受身體當下的狀態,哪裡緊繃、哪裡癢或溫度如何。有時間的時候隨時都可以做,當我們發現肩膀有點緊,頭有點痛,就可以鬆鬆肩,喝一杯水。 

3)轉換空間:善用通勤時間,例如從公司回到家裡,或準備進到會議室,都可以透過幾個深呼吸來幫助自己穩定身心,將工作的情緒放下,或為接下來的任務做好準備。

中醫藥物與針灸調理

除此之外,中醫師也會用中藥和針灸調理患者的體質。

1)藥物調理:慢性疲勞的患者通常可以服用補腎的中藥。如果患者伴隨壓力很大,還要調節肝的能量,因為肝對壓力非常敏感。

2)針灸:針灸可以改善壓力造成的發炎與身心失衡。有綜述研究發現,針灸可以改善焦慮症患者的症狀。@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