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分析了家樂福中國從行業領軍到黯然退出的歷程,揭示了其在外部行業競爭與內部經營短板下衰落的原因。然而,家樂福的離場不僅是企業個例,更反映出傳統大賣場面臨的普遍困境。本篇將深入剖析傳統零售企業衰落的深層原因,並揭示中國零售市場變革對傳統大賣場的系統性衝擊及其對整個行業的警示意義。
深層因素:傳統大賣場的普遍困境
家樂福中國的衰落並非個案,而是傳統大賣場行業困境的縮影。
2025年上半年,永輝超市實現營業收入約299.48億元,同比下降20.73%;歸母淨利潤虧損約2.41億元,同比虧損增加5.16億元,扣非淨利潤虧損約8.02億元;關閉了227家虧損門店。
2024年,全國至少有782家超市關門,有卜蜂蓮花、步步高超市、大潤發等全國乃至全球性品牌,也有歸仁超市、富迪超市等區域性品牌。其中,富迪超市、上海城市超市、歸仁超市、藍海愛農生鮮超市、甘雨亭超市、興隆大家庭6個品牌全面關停。傳統大賣場陷入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客戶消費習慣轉變。
過去,人們在周末驅車前往大型賣場,一次性採購米、麵、油、飲品和日化用品等大宗商品。這種「囤貨式消費」模式曾支撐了大賣場的繁榮。但隨著城市生活節奏加快、線上零售滲透率提升,以及中產階層生活方式的變化,消費者從大宗囤貨轉向即時性、品質化和場景化購物,實體門店不再是交易場所,而是流量入口與體驗空間。
消費者到店不僅為購買商品,還期待互動體驗(如試吃、烹飪展示)或社交場景(如咖啡區、親子活動)。花1-2小時前往大賣場,已經不是「休閒購物」,而是一種高成本行為,通勤擁塞、停車困難、結賬排隊等痛點被無限放大。相比之下,樓下便利店5分鐘內完成購物、線上下單30分鐘送達的模式,顯然更符合現代生活節奏。
年輕人偏好線上即時配送或社區便利店,無論是美團閃購、京東秒送還是盒馬30分鐘達,都讓消費者習慣了「想到就買、馬上到手」的體驗。這種高頻、低單價的即時性消費,使傳統大賣場那種需要專門出行、排隊結賬的模式顯得笨拙而低效。
中高端家庭追求高品質商品和沉浸式體驗,盒馬鮮生通過「現場烹飪+堂食體驗+即時配送」打造生活方式場景,讓購物不再只是購買行為,而是一種「生活體驗」。相比之下,傳統超市堆滿貨架、燈光昏暗、陳列呆板,無法滿足消費者對舒適、社交和體驗的心理需求。
第二、數碼化轉型滯後。
2025年,電商佔中國零售總額的47.3%,流動支付和即時配送技術(如無人機、無人車)降低了線上購物的門檻。消費者習慣通過手機下單,享受「小時達」服務。社交電商和直播帶貨(如抖音、快手)進一步縮短購買決策時間,2024年直播電商佔零售總額15%。這些技術進步使即時性購物成為主流,削弱了傳統超市的線下優勢。
數據顯示,80%消費者每周至少一次線上購物。電子商務、流動支付、即時配送和社交媒體共同構建起新的消費基礎設施,線上購物已經成為主要渠道,而不再是補充。以天貓、京東為代表的電商平台,用「價格透明+即時可得」瓦解了大賣場的空間優勢。消費者不再需要「周末囤貨」,而是隨時下單、即時送達。
與此同時,社交媒體和內容平台的介入,使購物行為進一步「情境化」和「社交化」。在抖音、小紅書等平台,消費者不再是被動購買者,而是主動參與者、內容創造者。購物被嵌入娛樂、審美與社交互動之中,形成「種草–下單–曬單」的閉環。而傳統大賣場單一、功能化的購物場景,無法滿足這種「多感官、多情境」的新消費形態。
第三、消費結構的改變。
中國的消費結構正在瓦解,而這種結構性轉變直接動搖了大型賣場賴以生存的根基。經濟持續下行帶來了消費心態的根本轉變,房地產低迷、就業不穩與收入增長停滯,使得中產階層的消費信心明顯減弱。以往「周末全家去超市囤一周貨」的消費習慣,正被「買當天所需、花必要的錢」所取代。
原本支撐大賣場高客單價、高毛利模式的核心群體,正在轉向更理性、節制的消費方式,大賣場依靠高客單價、低周轉率維繫盈利的模式因此崩塌。消費者更關注性價比與即時滿足,而非品牌溢價或購物儀式感。這種趨勢恰好契合了便利店與電商的模式優勢–小額、高頻、低決策成本。這是便利店和電商平台的強項,卻恰恰是大賣場最脆弱的環節。
「消費降級」和「非必要不消費」成為常態,居民普遍形成了「現金流優先」的生存邏輯。這種保守心態使得消費者更傾向於「只買剛需、減少囤貨」,進一步壓縮了大賣場的營收空間。而大賣場由於租金高、庫存重、人力成本大,很難轉向低利潤、高周轉的新業態。
結語:
從1995年進入中國市場時的風光無兩,到如今知識產權停用、1元速賣子公司,家樂福的衰落源於外部環境巨變和內部戰略殭化。外部電商的迅猛崛起、新興業態的精準狙擊,以及內部通道費模式的桎梏、供應鏈的長期短板、管理轉型的遲緩,共同導致其從中國市場敗退。
家樂福的離場,反映出中國零售市場發生的深刻變革。傳統大賣場正在消費分化、線上滲透與消費降級的多重擠壓下難以為繼。三十年浮沉,家樂福見證了中國零售業從「規模擴張」到「效率革命」的時代更替,而它的離場,為所有傳統零售企業敲響警鐘:依賴「規模經濟」與「客流紅利」的大賣場,已被時代所拋棄。
《大紀元》首發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