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總統的關稅政策為美國帶來巨額稅收,降低了聯邦財政赤字。但也引起消費者和業界對通脹、供應鏈等問題的擔憂。有經濟學者分析表示,雖然該政策在短期內可能帶來痛苦,但從長期來看其會給美國經濟帶來利好。
上周多家媒體報道,美國財政部最新年度報告顯示,特朗普總統的關稅政策為政府帶來1,180億美元的新增收入,使2025財政年度的預算赤字縮減410億美元,為自2022年以來年度赤字的首次下降。
報告指出,赤字縮減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新關稅政策的實施。2025財年關稅收入達1,950億美元,較上一年度增加1,18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新澤西州斯托克頓大學(Stockton University)金融學教授麥可·巴斯勒(Michael Busler)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特朗普總統通過關稅政策試圖實現兩個重要目標。首先是減少龐大的貿易逆差;其次是強化美國在關鍵產業的自給能力。
他強調,特朗普政府深知,「雖然當前關稅措施帶來短期痛苦,但長期而言將為美國經濟奠定更穩固的基礎。」
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的兩大目標
巴斯勒教授詳細分析了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的兩大目標。在減少龐大的貿易逆差方面,巴斯勒表示,特朗普總統上任時,美國每年面臨高達8,80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代表「美國的進口額遠高於出口額,財富正不斷流出國門」。
他說,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在於,「美國對進口商品僅徵收約2.5%的關稅,而許多國家對美國商品則徵收30%至100%的高關稅。高關稅使美國產品在國際市場價格高昂,缺乏競爭力,美國對外國商品的低關稅又讓外國商品輕易湧入美國市場。」
為了改變這一結構性失衡,特朗普政府對英國、歐盟等國實施約15%的普遍關稅。巴斯勒表示,「這項政策雖會帶來短期的供應鏈中斷,但從長遠看,將大幅減少甚至消除貿易逆差。」
在強化美國在關鍵產業的自給能力方面,巴斯勒指出,「特朗普政府特別針對鋼鐵、鋁、銅與醫療用品等關鍵物資徵收高額關稅,目的在於促使這些產品回到美國生產,減少對外依賴,以確保國家安全。」
小企業的壓力與不確定性
今年初,特朗普政府推出新一輪關稅政策,引發市場對通脹與經濟放緩的擔憂。批評者認為,關稅可能推高物價、損害消費者利益,最終拖累經濟增長。
根據全美獨立企業聯合會(NFIB)本月公布的報告,小企業雖仍維持相對樂觀的態度,但樂觀指數出現三個月以來的首次下滑。企業主最憂慮的問題包括通脹上升、供應鏈中斷、銷售放緩與勞動力短缺。
巴斯勒教授分析指出,「現行的關稅政策確實造成供應鏈緊張,這削弱了部份企業的信心。」但他認為,從結構調整的角度看,這是必經的陣痛。
對中小企業的建議
巴斯勒表示,「從長期來看,這些調整將有助於美國經濟結構的健康發展,但短期內確實會帶來痛苦,特別是對依賴進口的企業而言。」
他舉例說,「例如一次性醫療用品等專業產品,是特朗普政府希望推動美國本土生產的類別。對這類企業而言,我建議優先尋找美國製造商合作。」
「企業在轉型過程中可能面臨挑戰。美國製造商數量有限,價格相對較高。」他建議,「企業也可考慮從關稅較低的國家尋找替代供應來源。」
巴斯勒表示,「短期內,許多企業將面臨壓力;但那些具創造力與資源整合能力的公司,將更有機會在變局中存活並成長。」
預測通脹或將回落至2%
展望未來,巴斯勒認為當前的挑戰將在一年內逐步緩解。「我認為關稅對經濟的衝擊是暫時且有限的。」
他同時指出,「隨著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與美國增加原油供應,能源與汽油價格有望下降。能源成本約佔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7%,隨著油價回落,整體通脹率應會下降。預計到明年同期,通脹率可能降至2%。」
雖然部份商品已出現價格上漲跡象,但有報道指出,整體影響屬漸進式。聯邦儲備局近期也表示,預期物價上漲屬暫時現象,未來或將進一步減息以穩定經濟。
根據財政部數據,截至9月底,美財政年度結束,美國2025財政年度總收入達5.2兆美元,較2024年的4.918兆美元成長6%,創歷史新高;總支出則為7兆美元,增長4%。
專家簡介
麥可·巴斯勒(Michael Busler)為新澤西州斯托克頓大學(Stockton University)金融學教授兼金融項目主席,是自由市場經濟學家與公共政策評論員,長期為政府與媒體提供經濟政策分析與建議。#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