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持續下滑,衝擊各行各業,失業、減薪消息頻傳。近日,一位兒科醫生發帖訴苦,工資收入養不了家,下班後,科室多數同事去送外賣,引發網絡關注。

近日,丁香園社區上一篇題為「醫生哭訴:科室一半人下班後都去送外賣了,衛健委主任:年輕人不要看重錢,要多奉獻!」的帖子引發關注。

(網絡截圖)
(網絡截圖)

帖子說,「我是科室資歷最低、職稱最低的醫生,科室7個醫生,已經4個人去送外賣了。兒科一個月才四五千,已經養不起家庭了。」

近期以來,很多與該醫生類似遭遇的醫生也分享過自己的經歷。

9月份,雲南玉溪一名醫生的帖子引發關注。該醫生說,當地某三級公立醫院已經拖欠績效整整6個月,如今又搞變相減薪,每月績效僅500元(人民幣,下同),每月還得上8個夜班,還不如外面餐廳服務員的工資,「沒人管我們死活」。

(網絡截圖)
(網絡截圖)

9月8日,一位內科醫生在微博留言說,「科主任上月底知道我送外賣了問了我情況,然後不知道咋傳的,她今天告訴我全院都知道了,說內科醫生有人去送外賣了甚麼甚麼的,所以今天她和科副主任一起找我談話,說趁著事情還沒有很大(她很好面子,可能覺得這丟了她人吧),讓我不要跑外賣了。」

(網絡截圖)
(網絡截圖)

8月2日,四川醫生博主發帖說,醫院績效大跳水。成都某三甲醫院,績效管理系統計算出5月績效1800多元,科室總的績效才13000多元,幾個醫生分配,最後拿到手的錢很少。8月發5月的錢,拖欠疊加減薪,讓醫生苦不堪言,連最基本的養家餬口都很難。

(網絡截圖)
(網絡截圖)

健康領域創作者「醫客」10月20日發文表示,最近幾年,特別是疫情之後,想幹副業的醫生,不在少數。但下班之後,真正幹起了副業的醫生,卻還是少數。因為對大多數醫生來說,真正需要面對的,不是時間、體力和精力,而是面子,「當下,醫生的工資並不太高,和目前的工作量不匹配,再加上不少公立醫院虧損,減薪潮一波又一波,為了增加收入,有醫生就不得不幹起了兼職,補貼家用。」#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