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生豬市場陷入一場罕見的「淘汰戰」。豬肉價格持續下探,創下近四年新低。此外,在持續的虧損壓力下,背負數千億債務的行業巨頭面臨資金鏈斷裂風險;而在產能過剩的另一面,潛伏已久的疫病威脅(如蓋塔病毒、弱毒非洲豬瘟)正一同來襲,加劇了市場恐慌,也讓買入低價帶病毒豬肉的市民面臨健康風險。

業內受訪者對《大紀元》揭示,政府政策起了很不好的作用,強制清退硬抗不減產的頭部集團,導致「淘汰戰」及行業大洗牌。

價格崩盤 批發價十連降,零售端驚現「7元/斤」

價格的持續崩盤是這場危機的序幕。

根據中共農業農村部最新監測,截至10月21日,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為17.70元/公斤(約8.85元/斤),已實現批發均價連續十周下降。

價格的持續低迷迅速傳導至消費端。

北京市通州區的一家連鎖超市,工作人員對陸媒證實,該超市最便宜的豬肉折後優惠價已達7元/斤,創下今年以來的最低紀錄。一位正在選購的消費者直言:「今年還沒買過這麼便宜的豬肉呢!」

據該超市工作人員介紹,超市內最便宜的豬肉原價8.99元/斤,消費者購滿5斤以上可享受7元/斤的優惠價。「7元/斤都是批發價了。」

然而,這種價格戰的殘酷性在養殖端更為明顯。

河北養豬戶任先生10月23日對《大紀元》透露,10月份業界通行的「標豬」(標準上市體重的肉豬)收購價已降至5塊多/斤,這是近四年來的谷底。

中共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的監測數據顯示,10月第一周,全國仔豬平均價格比前一周下跌3.6%,同比下跌26.6%。全國29個監測省份仔豬價格全部下跌。

從養殖企業披露的數據來看,2025年8月、9月,牧原股份、溫氏股份、新希望商品豬銷售均價已連降兩個月。

卓創資訊生豬行業分析師鄒瑩吉提到,今年以來,豬價整體呈現出先震盪下滑後加速下滑的走勢,創下了近四年新低。

集團危機 3700億巨債承壓 虧損「硬抗」面臨倒閉潮

前述任先生直言,中國生豬養殖業中佔據主導地位的大型養豬集團(「集團」)的日子「很難過」,正面臨生存危機。

他解釋,集團降價將「標豬降到5塊多」拋售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變現」,快速回籠資金以償還高昂的營運成本和銀行貸款。大型養豬集團因營運成本高昂,且「仔豬行情不好,賣不出去」,在5塊多的價格下虧損嚴重,正面臨嚴重的資金鏈壓力和倒閉風險。

數據顯示,這種資金壓力已達極限。據豬場動力網統計,截至今年6月末,22家上市豬企負債合計高達3,720.47億元,其中多間企業負債率超過70%。在豬價持續下跌、「減補貼、控信貸」的政策壓力下,部份企業的短期債務壓力已達現金儲備的數十倍。

任先生預計,當前低價將迫使市場進行大規模產能淘汰,保守估計在10月至12月這三個月內,行業將淘汰150萬到200萬頭能繁母豬。

他同時警告為集團提供墊資和擔保服務的「放行公司」應儘快收回代養費和保證金,因為「將有一大批公司會虧損甚至倒閉」。

「放行公司」通常指在生豬產業鏈中提供金融服務和貿易中介的公司。這些公司往往是貿易商、經銷商或專門的農業金融服務機構。他們向養豬戶(包括集團的代養戶)提供墊資或擔保服務。「集團」為了快速擴大產能或轉移風險,會將仔豬、飼料和技術標準提供給分散的農戶或中小型豬場進行代為養殖。集團在出欄時收購成品豬並支付代養費。

豬價暴跌是否僅是市場行為?河南收豬商人王先生提供了截然不同的業內視角。

王先生對《大紀元》提到「上個月才喝完茶」(暗指召集行業巨頭開會要求穩定或調控產能),這與公開報道的9月16日「生豬產能調控企業座談會」吻合。該會議召集了25家頭部集團,主題是「生豬產能調控」,要求企業提交能繁母豬調減目標,將全國存欄量調減至3,950萬頭左右。

王先生的觀點是,政府的調控策略就是要逼迫那些「硬抗」不減產的集團。他認為,這是政府利用價格崩盤作為強制性「清退」手段,以實現「永遠大吃小」的行業清算。他預言,將會看到「五家八家」的大企業倒閉。這種說法揭示了政策在市場失衡下的策略性干預,將市場機制轉化為一種帶有目的的產業集中化工具。

雙重疫病風險攀升 兩塊錢一斤的豬肉誰敢吃?

在價格和債務危機之外,疫病威脅成為當前養殖戶面臨的最大、最緊迫的風險。

任先生警告,現在必須警惕「疫情病」的風險,尤其是弱毒化的非洲豬瘟(「小飛」)。

他強調,現在「疫情病」是養豬業最大的、最緊迫的威脅。「小飛」是一種會感染豬隻的急性、惡性傳染病。「小飛」就在豬場裏,病毒已經擴散幾年了,弱毒化。不發病沒事,一旦發病,那是滅頂之災。

他特別提醒,當前季節溫差變化(冷應急)極大,是病毒最容易活躍和發病的時候。他警告大家不要掉以輕心,必須立即採取防疫措施。

據公開資料,非洲豬瘟會造成家豬和野豬急性、惡性的傳染病,死亡率高達100%,症狀包括發燒、食慾不振、皮膚及內臟出血等。

在中共的嚴厲監管下,民間用「小飛」(行業俚語)代指「非洲豬瘟」。在日常交流中快速指代這種疾病,同時避免直接說出全稱帶來的敏感性或恐慌。

另一種疫病威脅已在市場上引發恐慌。

9月份,有抖音影片傳出廣東、福建、江西、河南、四川等五省豬場檢測出蓋塔病毒,導致仔豬腹瀉不止,存活率不足20%。

影片中養殖戶手持檢測報告,神情憂慮,「江西部份豬場陽性率高達95.65%!」這一數據在行業內引發強烈反響。養殖戶展示患病仔豬症狀,仔豬腹瀉不止,行動失衡,呈現出明顯的共濟失調症狀。

權威產業資訊平台報道,根據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監測數據,蓋塔病毒在中國的擴散態勢越發顯著。此次涉及的廣東、福建、江西、河南、四川均為中國重要生豬主產區,年出欄量佔全國的35%。這意味著中國超過三分之一的生豬供應可能受到影響。一旦市場上豬肉供應大幅減少,將對價格及消費者的生活產生重大影響。

業內人士指出,當前正值蚊蟲活躍的夏秋季節,蓋塔病毒主要通過庫蚊、伊蚊等蚊蟲叮咬傳播。部份中小豬場因資金限制,生物安全措施不完善,未安裝細密紗窗,也未定期進行蚊蟲消殺,為病毒傳播創造了條件,導致區域性感染聚集。一個豬場感染後,周邊豬場也相繼被感染,疫情迅速蔓延。

廣州豬肉攤主嚴女士對《大紀元》表示,感染了蓋塔病毒的豬肉的價格很便宜,河北有的地方的豬肉賣2元/斤。「這年頭哪有人願意做虧本生意?兩塊錢一斤的豬肉白送都不敢吃!」她表示,有些不知情的老人搶購這種豬肉,讓人擔憂。在疫病風險的陰影下,消費者應當警惕價格低廉的豬肉。

一線聲音:虧損「天文數字」攤主不敢交一年租金

面對價格、債務和疫病的三重擠壓,一線養殖戶和攤販的生存狀況極其艱難。

吉林養豬戶高女士對《大紀元》表示,現在眼看著天天賠錢,虧損額是「天文數字」。

她透露,養豬戶們議論紛紛,很多人也不看好明年的行情。

高女士分析說,一方面原因是豬太多了,另一方面原因是經濟蕭條,民眾消費下降了。豬肉價跌,但是一天也賣不了多少。正常情況下,秋收的時節也是消費比較好的時候,秋收時老百姓都想買點好吃的。但是現在一天連一頭豬的肉都賣不出去。為了自救,她不得不轉向「一條龍服務」:從殺豬賣肉,到賣不完的做成熟食和香腸來賣。

廣州豬肉攤主嚴女士表示,「我也加工了很多臘腸。」「好難做啊,每天都有虧本的風險」,在市場內捲下,豬肉賣不動就得降價。

她說,每個月檔口的租金是一萬三千多元,自己做生意掙的錢都給房東交房租了。「我們都不敢交一年的租金。實在不行我就回老家擺地攤了。」#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