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兒子小時候坐車常會暈車欲嘔,當他面青唇白欲嘔時,常可發現足大趾本節後凹陷處——公孫穴有筋結,這裏正好是足底人體全息反射區胃的部位。推揉約2~3分鐘,嘴唇馬上轉為紅潤,欲嘔的症狀即刻得到緩解。
我們的雙腳,其實藏著整個身體的「地圖」!中醫所說的「足底全息律」,揭示了人體各臟腑在腳底都有對應區域,透過正確按摩,能達到調理氣血、改善健康的效果。然而,許多人誤以為「按得越痛越有效」,不但無法真正保健,反而可能傷身。今天為大家介紹怎樣做腳底按摩可以最有效保健。
人體全息律
古醫書記載,人體在頭皮、眼睛、鼻、耳朵、舌、雙手、脊椎兩旁膀胱經、腹背部的俞募穴、腳部等地方,均能反應出人體內在臟腑的病變。
人體以五臟(肝、心、脾、肺、腎)為中心,配以六腑(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透過經絡系統連接四肢百骸、五官七竅,把人體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人體內在臟腑發生病變或功能失調,會透過經絡系統反應到體表。這就是古代醫家所謂的:「有諸內者,必形諸外」。
故我們可以透過對外在特定點的刺激,如針灸、推拿按摩等手法,來達到調節內在臟腑的生理功能,使其恢復正常。以下我們針對民間常見的足部按摩療法做一個概略介紹。
認識足底對應區 自我療法
對於一般民眾,欲熟記經絡、穴位的位置,並能準確施予按摩以達到良好的治療、保健效果,有其難度。從最實用、簡易、安全、療效佳的角度來看,足部按摩是一個不錯的自我保健方法。研究發現,足部按摩可以有效減輕疼痛,也可改善中風、失眠、氣喘、糖尿病等多種慢性疾病。
足底按摩首先必須先了解足底的對應區位置。其理論基礎來自於「人體全息律」的概念,足部反射區與人體各部位和器官在對應區的位置,是與人體器官實際位置的上下、左右、前後順序排列相一致。藉由足部人體反射區的按摩刺激,能打通人體內部經脈氣血的瘀阻,產生普遍性或全身性的調節作用,改善並調整臟腑功能。
想了解足底全息律與人體對應關係,可依人體左右對稱的結構進行對應,左腳掌對應身體左側的臟腑器官,右腳掌則對應右側臟腑。進一步觀察足部的上下分布,可以發現人體從頭到腳的結構,也在腳底有所反映:
腳趾 對應人體的頭部;
腳趾根部 對應頸部;
腳跟部則反映生殖系統,因其在人體位置最下方。
各主要臟腑在足底的反射區分布如下:
心臟、脾臟 位於身體左側,對應於左腳掌;
肝臟、膽囊 位於身體右側,對應於右腳掌;
胃部 處於人體中央,因此在兩足內側均有其反射區;
腎臟 為左右對稱臟器,在雙腳掌均可找到相應反射點。
了解這些對應關係後,便能針對特定部位進行保健。例如:若希望強化腎功能,可針對左右腳掌中間偏上的腎臟反射區進行按摩,以促進經絡氣血流通、調理臟腑機能。
透過人體的表徵 探查健康態
當人體陰陽氣血失衡時,會透過經絡反應到體表(皮表、皮下),如以下的反應現象。
(一)皮表呈現
(1) 外型異常:在體表會有凹陷或腫脹,皮膚角質化、緊繃或起皺褶、長繭,關節變形等現象。
(2) 感覺異常:部份皮膚感覺神經麻木或非常敏感。
(3) 顏色異常:皮膚、趾甲失去原有光澤,在皮膚相關的病理反應區產生白色、灰色或黑色、紅色、棕色的斑點或斑塊。
(4) 溫度異常:部份皮膚冰涼或發熱。
(二)皮下表徵
能找到橢圓形、圓形、扁形、條索形、棉絮狀、米粒狀、沙粒狀、氣泡狀、或硬或軟的陽性(病理)反應物。一般而言,軟性的病理反應物表示病程較短,越硬的病理反應物病程較久。
臨床上,長期患有胃病(如:胃潰瘍、胃酸逆流、胃痛)的人,在胃反射區(即公孫穴附近,足大趾本節後凹陷處)常可發現筋結。平時可以多按揉胃反射區,將筋結推散,可使胃病得到緩解。
足部按摩注意事項
(一)整體辨證施治
當我們面對身體不適的狀況時,中醫會先辨別是屬於「虛證」還是「實證」。
但對一般人來說,虛實的判斷似乎有些困難。其實並不複雜,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方法來區分:
如果這個人看起來明顯體弱、精神不足、容易疲倦,那大多屬於「虛證」的體質;而其餘那些體力較好、聲音宏亮、表現出明顯症狀者,則多為「實證」。這樣分類,可以作為日常自我觀察的初步依據。
做足部按摩時,須對人體的病情有通盤的了解,找出病因、病位,定出治病的先後(如先治標或治本),做整體性的治療,而非隨便行事只做機械式的按摩,才能提高療效,縮短療程。
如能將中醫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的理論應用在足部按摩,療效更佳。例如:五行相生「土生金」,脾屬土而肺屬金,久咳不癒肺氣虛者,可以用補脾土(輕手法)的方法來增強肺部功能的恢復,這是中醫「補土生金」法的應用。
(二)按摩的力道
按摩的力道要看被按摩者身體所能承受的力道而定,一般指壓按摩的平均力道是3~5公斤,絕對「不是越痛越好」,要在舒適的痛感中取得療效,才是最好的按摩力道。虛症應用「輕而快」的補法,實症用「重而慢」的瀉法。按摩者應該要能體會「氣順」、「氣通」的感覺。當發現腳上有陽性反應物時,要用漸進的方式,慢慢的增壓,把大而硬的反應物想像成冰塊,慢慢的把它消除。此外,對於身體虛弱的人,要用輕柔的方法,若施予重方法容易造成反效果,反而加重病情,這點要特別注意。按摩時可以用按摩棒來輔助治療,以增強刺激強度,減少手指關節發炎疼痛。
(三)按摩的時間、次數
一般而言,每一區的時間約3~5分鐘(急救時除外),按摩的時間、次數依病情的虛實而定。病程久、氣虛的人,如果按摩的時間過長會累積過多的刺激能量,反而產生抑制作用。體虛元氣不夠分配,使原本在腦部運作的血液,被調動到其他器官組織,造成腦缺血而頭暈眼花,故需特別注意按摩時間的掌握。至於按摩次數可以一日多次,一次時間不要太長,以身體舒適為度。
(四)按摩後身體的反應
每個人的反應不同,可能有感覺全身輕鬆、充滿活力,疲倦想睡像生了重病,尿液顏色變深、味道變臭、尿量增加,大便次數變多、帶有惡臭,舊疾復發或輕微發燒的免疫系統恢復反應,這都是自然現象。
結語、掌握重點,足底保健更有效
以上我們簡單介紹了腳底對應人體臟腑的分布,以及進行足部按摩時應注意的幾項原則。若你想透過簡單的足底按摩來保養身體、調理健康,希望今天的內容能成為你實用又安心的參考。
如果你覺得這些內容對你有所幫助,也喜歡我們的分享,歡迎持續關注醫道心傳專欄。感謝你的閱讀,我們下次見!@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