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辛苦半生,盼退休後能自由安排時間與金錢,都想好好享受人生。然而,理財專家提醒,若不審視開支習慣,即使積蓄豐厚,仍可能因隱性支出而出現「財務失血」危機。
美國理財網站《GOBankingRates》報告指出,全球退休族常因錯誤消費觀念導致資金短缺,當中六大陷阱在香港亦極具代表性。
第一點,專家指出,許多退休人士仍習慣維持高開支生活模式,例如繼續駕駛私家車,須負擔車貸、保險、油費及車位租金等固定開支,動輒每月近萬元;其次,又或在退休後仍持有多項壽險及投資連結保單,卻忽略部份保障已重疊或失去實際需要,變相白白繳費。
第三點,另有部份長者繼續支付昂貴的健身或私人會所月費,但實際使用率極低,若能改用康文署設施或長者健體課程,不但成本更低,亦能維持良好健康。
除了明顯的消費支出外,不少人也忽略訂閱與自動扣款服務帶來的長期負擔,例如串流平台、報章或手機應用程式等。許多人在免費試用期後忘記取消,導致長期自動續費。理財顧問建議,退休人士應定期檢查銀行與信用卡賬單,取消未使用的服務,並考慮改用家庭共享方案以節省成本。
第五點,同樣常見的還有家庭財務錯配,一些退休人士為子女置業或創業提供貸款擔保,甚至動用退休儲蓄,若子女未能如期還款,或會影響個人信用與生活穩定。
至於追求「夢想退休屋」亦是另一項潛在風險。有長者在退休後換樓或移居大灣區,卻忽略稅項、物業管理費及醫療交通等額外成本,結果資金被鎖死。
專家總結指出,退休後最重要的是「精明消費」而非「盲目享樂」,應將資金用於真正提升生活品質與健康的項目,例如醫療保障、社交活動與學習進修。理性檢視每一筆開支,減少不必要支出,才能讓退休金發揮最大效益,安享無憂的晚年生活。@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