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周二(10月28日)與加拿大控股的西屋電氣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簽署總額達800億美元的核電建設協議。這是美國數十年來最具雄心的核電項目,象徵總統特朗普推動「能源主導」戰略邁入新階段。

美加聯手 推動核能重啟

據路透社報道,協議由美方與西屋電氣的加拿大股東——鈾業巨頭卡梅科公司(Cameco)及布魯克菲爾德資產管理公司(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共同簽署。根據協議,美國政府將協助籌措資金並簡化許可程序,推動西屋電氣建造新型核電廠。

作為回報,美方將在西屋累積175億美元利潤後,取得最高20%的利潤分成,並可選擇轉換為股權。若西屋市值在2029年前超過300億美元,美方還可要求公司公開上市。消息公布後,卡梅科股價應聲大漲逾25%。

日本加入 日美能源聯盟升級

協議公布同日,正在亞洲訪問的特朗普於東京宣布,日本將為美國基建投資提供高達3,320億美元的資金支持,其中包括西屋核電項目。

日美兩國發布的《共同投資事實清單》指出,日本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東芝(Toshiba)與IHI公司(IHI Corp.)有望參與總額達1,000億美元的西屋核能建設工程。

此外,雙方同意在人工智能(AI)與電力基礎設施領域展開更深合作。日本企業將為美國AI數據中心提供高壓直流輸電系統、冷卻設備、儲能系統與電子元件等關鍵供應。包括日立(Hitachi)、松下(Panasonic)、村田製作所(Murata Manufacturing)與TDK在內的企業,預計將投入逾百億美元以強化AI能源供應鏈。

AI推升電力需求 核能再成焦點

此計劃亦反映出美國電力需求的結構性變化。隨著人工智能(AI)與雲端運算數據中心迅速擴張,美國電網二十年來首次出現明顯負載壓力。核能被重新視為穩定能源的重要來源。

據悉,Google、微軟(Microsoft)與亞馬遜(Amazon)等科技巨頭已與能源企業簽署協議,採購新一代核能技術,包括小型模組化反應堆與核融合能源。

日前,Google母公司Alphabet與NextEra能源公司(NextEra Energy)宣布重啟愛荷華州一座閒置核電廠;微軟也與康斯特雷申能源公司(Constellation Energy)合作,計劃恢復賓夕凡尼亞州三哩島(Three Mile Island)電廠部份運作,以供應其資料中心。

挑戰與前景

儘管協議規模龐大,但外界仍對能否順利落實存疑。西屋在佐治亞州沃格特(Vogtle)核電站的兩座反應堆於2023至2024年才完工,工期延誤七年、最終成本達350億美元,是原預算的兩倍多。西屋曾於2017年因成本失控申請破產,後被布魯克菲爾德接手,目前布魯克菲爾德持股51%,卡梅科持有其餘49%。

此外,放射性廢料的最終儲存問題仍未解決,現多暫置於各核電站內的冷卻池與鋼製乾式貯存桶中,安全爭議持續存在。

為應對核能重啟,美國核管會(NRC)今年5月依特朗普行政命令啟動改革,目標將核電許可審批期從多年縮短至18個月,並於2030年前開工10座大型反應堆。

美國能源部長克里斯‧萊特(Chris Wright)在聲明中表示,此項合作「不僅將全面激發美國的創新潛能,也將助力贏得全球AI競賽。特朗普總統承諾復興核能,現在他正在兌現」。

(本文參考了路透社的報道)#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