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醫療署今日(30日)公布社區藥物名冊運作機制,並推出《基層醫療社區藥房指引》,為社區藥房及其藥劑師服務定下框架,配合預計明年第四季起推行的社區藥房計劃,讓市民更易獲取可負擔的基層醫療藥物及專業社區藥房服務。
《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政府建議加強社區藥房角色,及發展社區藥房服務。2024年《施政報告》剛公布制訂社區藥物名冊及推出社區藥房計劃。
社區藥物名冊所列藥物主要從醫管局藥物名冊選取,由醫管局統籌採購。機制利用其評估及入藥機制、採購標準及規模,確保藥物安全、具療效及品質,通過共同採購降低成本。
名冊涵蓋基層醫療常用藥物,包括括預防性藥物、慢性疾病管理藥物(如糖尿病及高血壓藥物)及治療偶發性疾病所需藥物。名冊分三層級:第一層以非專利藥為主,第二層涵蓋個別專利藥及指定藥物類別,第三層為特別藥物。各層級藥物納入機制、使用範圍及共付模式不同。
初期涵蓋逾100項藥物
名冊的藥物應用將於明年下半年有序推行,屆時參與政府基層醫療計劃(如「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的市民,可透過計劃內的醫生(家庭醫生)或參與社區藥房計劃的社區藥房,根據醫生處方及按共付模式獲配藥物。
基層醫療署現正建立名冊藥單,經醫管局與藥物供應商確立採購協議和相關資訊系統的籌備工作。名冊初期以「慢病共治計劃」的藥物名單為基礎,涵蓋逾100項藥物,長遠擴至200至400項,並定期審視名冊以納入新藥。
《指引》涵蓋社區藥房四大範疇,包括:運作及管理人員標準;處所要求;日常程序及服務範疇,說明社區藥房在現行法例和監管框架下的營運模式及提供服務的實務準則。《指引》附錄載有評估核對表,讓社區藥房檢視其營運,以推動服務質素的持續改善。
經審核符合《指引》的註冊藥房方可成為認可社區藥房。《指引》會先於地區康健中心網絡的社區藥房服務點執行。署方將與業界小組持續溝通,定期更新指引。
計劃分「社區」及「院舍」
社區藥房計劃分「社區」及「院舍」模式推行。「社區」模式下,符合參與藥物重配服務的醫管局家庭醫學門診病人在下次覆診前,會由參與計劃的社區藥房分期配發指定藥物,以加強病人準確用藥,避免貯存過量藥物,減低風險和可能造成的浪費。參與基層醫療健康計劃的病人,可社區藥房計劃內的社區藥房領藥。
「院舍」模式為居住在安老及殘疾院舍的醫管局病人定期配發醫管局處方藥物,服務內容涵蓋藥物配發、整合及預先包裝每日所需藥物。藥劑師亦會協助院舍運用資訊科技進行藥物管理,以提升院舍用藥的安全性。
參與計劃的社區藥房可按需要提供增值服務,「社區」模式可提供藥物管理、慢性疾病管理、戒煙、口腔健康。「院舍」模式則可建立藥物派發系統、院舍藥物管理、健康教育及員工培訓等。
社區模式今年第四季招標,明年第四季起分階段推行,初期於在4個地區,每區設約4至5間藥房,2027年第四季擴至全港18區。院舍模式預計明年第一季首階段招標,2027年第一季起分階段推行。
社區藥物名冊機制及指引全文,可於基層醫療署網站查閱。@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