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房地產,中共四中全會公報有一句話「推動房地產高質量發展」,並在10月28日公布的「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列為專節(41)。這在「十四五」相關文件中是沒有的。可見,當局對房地產問題的重視程度有增無減。不過,面對房地產危局,「建議」並無良策,有論者甚至稱當局已將房地產「戰略性放棄」了;然而,地方政府仍難擺脫房地產依賴,這勢必加劇與中央的博弈。

一、中國房地產的「大時代」結束 進入重構期

當局關於「十五五」規劃的「建議」沒有提2024年9月以來推行的「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政策,也沒提「支持購房需求」。之前,7月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已提出:中國城鎮化正從快速增長期轉向穩定發展期,城市發展正從大規模增量擴張階段轉向存量提質增效為主的階段。顯然,當局研判,中國房地產已進入存量階段。

這也是市場的普遍看法。例如,高盛5月發布《經濟轉向內需驅動:聚焦中國房地產價值鏈中的買入機會》報告指,中國樓市將在2035年前經歷深度重構,新建商品樓市場將經歷「斷崖式收縮」。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2024年為97,385萬平方米;預計到2035年,將二次收縮40%,降至約5.8億平方米,較2021年高峰18.2億平方米累計縮水68%。屆時,二手樓交易將超過新房交易(2035年佔總交易量/價值的66%/64%,2024年為42%/45%)。

因此,當局放棄以前的房地產「高數量發展」,現在只提「高質量發展」。這也是無奈的選擇。事實上,「十四五」期間全國累計銷售新建商品住宅,較「十三五」明顯下滑。大日子已過去了。

轉摘自陸媒騰訊網文章
轉摘自陸媒騰訊網文章

二、地方政府的「房地產依賴症」並沒因樓市泡沫破滅而祛除

但是,當局「十五五」房地產政策的轉換,卻將嚴重衝擊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雖然,2021年9月以恒大爆煲為標誌,樓市泡沫破滅,可地方政府仍舊把房地產當拐棍。

從下表可以看出,地方政府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相關支出居高不下,地賣不動了,卻仍在花費巨額資金大量收儲土地,導致出讓收入從大於相關支出,到收不抵支,出現巨額赤字。2021年,收入和支出都達峰值,收支相抵,盈餘9,511億元;2022和2023年也分別盈餘3,118億元和2,589億元,但2024年起就逆轉了,2025年前3季度居然高達9,081億元。

「十四五」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及其相關支出(億人民幣)

數據來源:中共財政部
數據來源:中共財政部

然而,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相關支出,用到哪去了?從來沒有公開過,就是一本糊塗帳,這裏面的水相當渾。中央也無力管理。雖然2021年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劃轉稅務部門徵收,但徵收範圍、使用、管理等均不變。此後,中央也沒推出規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及相關支出管理的政策,成了一個僵局,丟在那不管。

三、「房地產發展新模式」衝擊地方

「建議」提出「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完善商品房開發、融資、銷售等基礎制度」,在當前形勢下,地方政府是難配合的。

「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核心,就是調節新建商品住宅的入市規模,規避房地產市場產能過剩風險,怎麼操作呢?中共住建部副部長董建國說,「我們根據人口變化確定住房需求,科學安排土地供應、引導配置金融資源,也就是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錢,促進房地產市場供需平衡、結構合理。」

話好說,難落實,因為這牽涉到各級地方政府的切身利益。舉例而言,人口流出地區,願意把相應的土地指標送給人口流入地區?建立「人、房、地、錢」要素聯動機制,就必鬚根本性重塑中央和地方關係。而中央地方關係的調整,歷來是難中之難,過去習近平強勢、「定於一尊」,都難推動;現在習權勢動搖,豈不更難?

四、優化保障性住房供給 錢從何來?

1998年中共房改,騙老百姓:最低收入家庭租賃由政府或單位提供的廉租住房,中低收入家庭購買經濟適用住房,其它收入高的家庭購買、租賃市場價商品住房。但幾十年下來,保障性住房(包括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佔比極低,而商品房佔比高達80%~90%,遠超歐美。而且樓價飆升,住房成了老百姓頭上的「三座大山」之一。

根據中金公司測算,「十一五」至「十四五」四個五年規劃時期,中國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資規模(含棚戶區改造)分別約1.8萬億元、6.3萬億元、8.7萬億元和6.5萬億元,佔同期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比重分別為11.1%、15.7%、14.4%和8.5%。可以看到,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資佔比極低,尤其「十四五」期間明顯下降,造成保障房供應嚴重不足。

不過,面對樓市泡沫破滅,為穩投資乃至穩經濟,當局又盯上了保障房。畢竟上一輪房地產市場走出低谷,部份要歸功於棚改貨幣化等政策因素。2023年8月中共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於規劃建設保障性住宅的指導意見」,提出在大城市(共35個,幾乎覆蓋了大陸一、二線主要城市)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提高其總供給比例,市場佔比目標約為60%,將主導樓市,而商品樓市佔比目標將調整為40%左右。

在「十五五規劃」的「建議」中,當局又一次高歌:「優化保障性住房供給,滿足城鎮工薪群體和各類困難家庭基本住房需求。」

但問題是,如果大建保障房,錢從何來?地方政府負債纍纍,而中央政府把本級財政收入全都轉移支付給地方了,自己靠國債過日子,總而言之財政是沒錢的。另一方面,保障房要封閉運行,開發商投資意願低,社會資金也難進來。

當然,中央可以政治任務強壓地方建設保障房,地方自然就要討價還價、伸手要錢,中央不給就「擺爛」,雙方博弈不停息。

總之,「十五五規劃」要「推動房地產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不一定能實現,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勢必激化。#

《大紀元》首發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