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陽決心在中國走一條個人成功之路,而且一直很順利,直到COVID-19防疫封控,他才發現「看不到未來」。這時,他已經年近半百。
今年48歲的劉海陽,畢業於上海大學,學的是投資管理。他一直就職於外企,備受老闆重視,職業生涯如魚得水。一些同學、朋友陸續出國發展,他卻從未想過走這條路。
劉海陽1999年大學畢業後,去一家和美國聯邦快遞(FedEx)合資的公司實習,從此與美資公司結下不解之緣。
實習一段時間之後,劉海陽成為美國泛林集團(Lem Research)上海分公司的職員,做全球範圍的物料管控工作。泛林是一家財星美國500強企業,總部位於美國加州矽谷,專門生產、設計、銷售半導體設備及應用材料。
在公司,他頗受重視,經常被派去美國出差,培訓,開會等,基本上都是去加州的矽谷。
2004年,他跳槽去了美國Nike在中國的公司。入職幾個月後,他就被派去Nike總部做一個SAP項目,在美國俄勒崗州待了4、5個月。後來,他當上了項目經理。
4、5年後,劉海陽又上一層樓,入職美國伊頓(Eaton)中國公司。美國伊頓是一家歷史超過100年的公司,在全球有超過9萬名員工。在伊頓,劉海陽是供應鏈管理總監,曾監管建造一個兩萬平方米的倉庫。他的直接上司,是伊頓負責亞太供應鏈的副總裁。
2016年,劉海陽跳槽到美國ITA Group,擔任資深分析師,走回自己特別喜歡的金融投資領域。他在半導體行業的經驗,吸引了這家全球金融巨頭。
幾年後,COVID-19在武漢爆發,之後席捲全球。一切都變了。
被軟禁——救救孩子
COVID-19疫情,導致上海在2022年3月28日開始分區封控。
開始的時候,劉海陽能理解政府的封控措施是為了防止病毒擴散。可有一天,他不到六歲的兒子開始發高燒。
兒子的高燒與COVID-19病毒無關。劉海陽想去小區的藥房給孩子買藥,但保安攔下了他。
藥房就在他家對面不遠處,裏面有人值班,他步行一兩分鐘就到。可保安就是不讓他過去。
「你們有誰的指令,不讓去買藥?」劉海陽衝著保安說。
「整個上海封城,難道你不知道?」保安說。
「我知道封城,但是封城也要分內部和外部吧。」劉海陽說,「我只過一條馬路,又不是到處去流竄,去影響別人的健康,我去買個藥就回來,為甚麼不可以?」
但是,保安就是不放行。
為了孩子,劉海陽嘗試了幾次都失敗了。沒有別的辦法,劉海陽只好把家裏成年人吃的藥給孩子吃。
慶幸的是,孩子熬過來,沒出意外。
被逼瘋——吶喊
小區的封控持續了三個月,食物成了稀罕物。小區有人定期配送食物,每周一次。
劉海陽記憶猶新的是,有一次他把分到的膠袋打開,發現裏面有一個開始變壞的南瓜、一顆白菜、兩根紅蘿蔔、幾根火腿腸。這就是他一家三口一個星期的食物。
每天早上六點,小區居民必須去排隊做病毒檢測、打疫苗等。排隊等候的時候,聽到有人說,某家的老人去世了;也有人說,自家老人身體很弱,撐不了幾天了。
不止一次,他看到有車停在樓下,那是來運屍體的。
死亡原因,家屬都不敢說。但劉海陽明白,肯定不會是因為COVID-19,因為感染的人都被送去集體隔離了。
那個隔離的地方,是一棟廢棄大樓,用帆布圍起來,從外面看不到裏面,裏面的人也出不來。每名患者有一張小床,你可以玩手機,但網絡都被屏蔽了。
三個月的封控,不但考驗體能,也考驗心理。
「那感覺就是要發瘋了。」劉海陽對《大紀元時報》說,「我們整棟樓都瘋。瘋到甚麼地步呢,每天都能聽到有人大喊大叫。」
「這戶人家喊完了,那戶人家喊。有的時候是好幾戶人家同時在陽台上喊。」
「是吶喊啊,那種發洩情緒的吶喊:我要出去!我要吃東西!」他說,「我們那個時候也喊。我們都被憋得要發瘋了,你想想,天天關在屋子裏面,不是一天,不是一個禮拜,是三個月。」
被監禁——一張白紙
2022年11月26日小區已解封,那天劉海陽途經烏魯木齊中路,看到很多人在聚集。一問才知,是在紀念烏魯木齊市一場災難性火災,那場火是人禍,燒死的全部是孩子。
劉海陽心裏感觸,封控的時候幸好沒遇到火災。他跟著人群,沿著烏魯木齊路走著。人越來越多,很多人開始坐下來。
當時是下午4點多,有人在發A4白紙,每人一張,說用來表達無聲的控訴。
劉海陽心裏想著,是需要控訴一下,讓政府那些人好好反省。於是,他接過一張白紙。
晚上6點多,整條街已經站滿人,看不到頭。這時,警察來了。
警察用高音喇叭驅散人群,當時劉海陽沒有離開。當他看到穿著盔甲、手拿警棍和盾牌的防暴警察圍攏時,他已經走不了了。
警察開始打人,有些人倒在地上。警察把人群往一個方向驅趕,那邊有一排警車。人們被塞入警車,塞滿一輛開走一輛。
劉海陽和眾人一起,被運到一個很大的廣場。之後,他們被分批帶入不同的房間關起來,一個房間十來個人,大家肩並肩站著,沒法坐下。每個房間都有鐵欄杆,像籠子一樣。
當天晚上,每人給一瓶水,沒有食物。他們就這樣站著,餓著肚子,熬過一晚。
第二天上午,警察開始來帶人,一次帶走3人。每人被帶到一個小房間,要求在一張打印好的紙上簽字、按上印,然後就可以走了。
劉海陽回憶說,那紙上寫的東西,有點像懺悔書,就是承認自己行為過激,導致社會治安不穩定。同時,要求這個事不能對外說,還有保證以後不參加類似的活動,如果再犯,就要正式拘留了,等等。
因為人太多,等到第三天,劉海陽才被放出來。
說起那兩個晚上的感受,劉海陽說:「就是難受呀,餓到反胃酸。我本來胃就不好啊,反胃酸時,很難受。」
「肚子很餓時就喝水,只有一瓶水,一點點喝。感覺很餓時就喝一口,下次感覺很餓時,再喝一口。」他說。
難生存——條條路不通
封控期間,劉海陽沒法去上班,老闆說願意等他一個半月。不幸的是,封控持續了三個月。
封控解除後,劉海陽去找工作,卻發現很多外企都撤走了,ITA也搬到香港去了。
好在有美國500強企業的工作經驗,劉海陽獲得了一些國企的面試機會。但他發現,中國大公司的風格和美企差別太大。面試時,對方關心更多的是你家裏的事,比如你父母是做甚麼的,是否有親戚在其它國企工作等。
「他是在做你的背景調查。」劉海陽回憶道,「面試我都不能適應,更何況去那裏上班。」
劉海陽有一位朋友做海鮮批發,於是,他決定在集貿市場租一個店舖,做海鮮生意。
他先交了半年租金,由市場管理處代辦工商營業執照。開業時,營業執照還沒有拿到,但考慮到周圍店舖已經無照經營一年多,也就沒有想太多。
一個月過去,憑著質量好和價格便宜,他的生意做得挺好。不到兩個月,工商局的人來查營業執照。劉海陽請他們去問管理處,但工商局的人不聽解釋,堅持要看執照,沒有就罰款五千,否則就封店。
就這樣,他的店被貼上了封條。
後來才得知,其它沒有執照的店,都是買通了工商局的人。
生意路走不通,他決定另闢蹊徑。他曾是資深分析師,這技能可以用來炒股票。
他知道中國的股票風險太大,就選擇用他的香港帳戶炒美股。
炒股賺到錢,但拿到手時就所剩無幾。劉海陽說,他炒股賺的錢,在香港繳了稅,轉回國內時還要交境外所得稅,稅率至少20%。「這兩個稅一繳,我賺的錢,等於全貢獻給他們了。」
這時,劉海陽真的感覺到有點走投無路了。
反思——決定出國
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劉海陽開始感到恐懼,擔心養不起家,甚至養不起自己。
談起在中國的經歷,劉海陽說:「我嘗試自食其力,做點小生意,炒點小股票。賺到錢後,還要這個罰款,那個罰款。」
談到防疫封控,他說:「一開始我理解政府的行為,為了不讓病毒擴散,大家就關在家裏。但是,孩子生病不讓出去買藥,去對面買個藥就回來也不行,這個我不能理解。
「到後來沒得吃,沒得喝,我感到了失望和無語,整個人就徹底無語了。政府拿我們不當人看呢,你養條狗,也要給它吃給它喝吧,我們連畜生都不如,就徹底失望了。
「我參加紀念烏魯木齊火災的活動,是正義的。你說我擾亂社會治安穩定,逼我在懺悔書上簽名。我懺悔甚麼呀?」
「我徹徹底底地開始反思。我覺得這不是我自己的問題,是整個社會有問題。」他說,「我當時就跟家裏人說,這個國家我待不下去了,這已經不是我以前認識、熱愛的祖國了。」
2024年10月8日,劉海陽離家飛往美國。2025年3月,他來到加拿大多倫多。
來到國外,劉海陽對中共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他在全球退黨網站登記,聲明退出共產黨的所有組織,宣布以前入團入隊時發過的誓言作廢。
「希望早日看到沒有共產主義的中國。」他說。#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