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總統選舉首輪投票結果於周日(11月16日)揭曉,左翼執政聯盟候選人、共產黨籍前勞工部長哈拉(Jeannette Jara)與保守派前議員卡斯特(José Antonio Kast)成功晉級,將於12月14日進行決選。

51歲的哈拉在首輪獲得26.8%,雖領先但未過半;59歲的卡斯特以約24%緊隨其後。

治安焦慮推升保守派

卡斯特以鮮明的右翼立場聞名,堅持反墮胎、反同性婚姻等保守政策,並以「法律與秩序」作為主要競選訴求。他承諾驅逐無證移民,並在北部邊境修建圍牆與壕溝,以阻截來自委內瑞拉等國的非法入境。

隨著暴力犯罪上升、移民議題升溫,他的強硬主張迅速凝聚了選民的支持。他表示,此次大選是「兩種社會模式的公投」,呼籲右翼陣營在決選前全面團結。

首輪得票第三右派候選人為民粹經濟學者帕里西(Franco Parisi),得票率20%;第四民則是激進自由意志派、前 YouTuber 凱瑟(Johannes Kaiser),得票率13.9%。外界普遍預期,卡斯特在決選中有望吸收兩人支持者中的大部份票源。

兩種路線:社會保障 vs. 小政府

哈拉亦把治安置於核心政策,包括遣返涉毒外國人、強化邊境管控及打擊洗錢。同時,她主張提高最低收入、擴大公共住房與基建投資,並加強社會補貼,以緩解生活成本壓力。

現任總統博里奇(Gabriel Boric)因任期限制不得連任。儘管其政府多項改革推進緩慢、成果有限,但提高最低工資、調整退休金制度及推動縮短工時等主要政策多由哈拉主導,因此她被視為現政府社會政策的延續者。

相比之下,卡斯特提出與阿根廷總統米萊(Javier Milei)類似的「小政府」方案,包括削減政府部門、取消多個部會、降低企業稅並放寬監管,承諾18個月內削減約60億美元開支,以吸引對財政赤字感到不滿的選民。

候選人尋求溫和化 各有挑戰

智利政治學者迪西(Rodolfo Disi)分析,隨著決選倒數一個月,兩位候選人將必然向中間選民靠攏,呈現「更溫和、更貼近主流」的姿態。

哈拉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其共產黨背景所引發的疑慮,尤其是其曾稱古巴為「民主國家」的爭議言論;卡斯特則需化解其鮮明右翼立場及其父親納粹背景所造成的負面觀感,這些因素過去也曾讓他前兩度總統參選受挫。

智利的未來方向

智利當前財政赤字僅約2%,在周邊國家中並不算突出,但社會對治安與移民的焦慮感正持續升高。

政治學者達梅特(Lucía Dammert)指出,治安議題在拉美一向更有利於右翼陣營;她認為,智利自民主轉型以來累積的安全焦慮深植人心,也使右翼更容易在此議題上獲得支持。

12月決選中,智利選民將在哈拉推動的左翼社會保障模式與卡斯特主張的保守自由主義之間作出抉擇。這場對立鮮明的選戰,不僅將決定下一任總統,也將深刻影響智利未來數年的政治走向。

(本文參考了美聯社的報道)
#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