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太空總署(NASA)於周三(11月19日)發布彗星3I/ATLAS的一系列新圖像和觀測數據,揭示了這個神秘星際訪客備受矚目的樣貌。

3I/ATLAS是繼「奧陌陌」('Oumuamua)和「鮑里索夫」(Borisov)之後,天文學家觀測到的第三個星際天體。

3I/ATLAS於7月被ATLAS望遠鏡發現,軌跡證實其正從太陽系外穿行而過。

牛津大學天體物理學家克里斯‧林托特(Chris Lintott)驚歎道:「這顆彗星可能在80億多年前就已形成,比我們的太陽系還要古老——是我們近距離觀測到的最古老天體。」

本次發布的重點照片包括來自NASA火星任務的觀測數據。例如,環繞火星運行的MAVEN(火星大氣與揮發物演化任務)探測器,在10月9日捕捉到3I/ATLAS周圍清晰的彗髮光環。

NASA:排除外星技術訊號

由於3I/ATLAS的特殊軌道,曾引發它是「外星科技」的猜想。NASA官員在發布會開場就直接回應了這些「傳言」。

NASA副局長阿米特‧克沙特里亞(Amit Kshatriya)直言:「首先,我想澄清關於3I/ATLAS本身的傳言。這個天體是一顆彗星。它看起來和行為都像一顆彗星。所有證據都表明它是一顆彗星。」

NASA科學任務局(Science Mission Directorate)副局長佛克斯(Nicola Fox)也強調:「我們確實沒有從中看到任何技術特徵或其它跡象會讓我們認為它不是彗星。」

NASA科學佐證

NASA的觀測數據和多數專家的分析,傾向於將3I/ATLAS定性為自然天體:

形態證據:MAVEN圖像清晰顯示了天然彗星的標誌性特徵——彗髮,即彗核周圍朦朧的氣體和塵埃雲。這證實了其內部冰物質正在蒸發。

動力學分析:ATLAS聯合首席研究員拉里‧登諾(Larry Denneau)的分析是核心依據之一。他強調,該天體的行為與一顆自然的太陽系彗星非常相似。它的運動可以用太陽的引力來解釋,「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有其它可能性」。

物理組成:彗星含有常見的二氧化碳、水、氰化物以及少量的鎳。其組成與已知的太陽系彗星高度吻合。

克沙特里亞同時指出,NASA正在積極尋找宇宙生命(例如火星「毅力號」已發現古代微生物生命潛在跡象),這表明NASA願意證實生命跡象,但必須基於證據。

哈佛科學家提出「異議」

然而,哈佛大學天體物理學家阿維‧勒布(Avi Loeb)則站在科學異議的一方。他公開質疑,3I/ATLAS表現出至少12項異常,無法用傳統的「冰山」理論解釋。

他提出的論據包括:其氣體羽流中鎳與氰化物的比例極高(類似工業合金),其軌道異常貼近黃道面,以及它在飛越太陽系時異常靠近多個行星。

勒布表示:「真相將通過數據的共享來揭示,而不是通過看門人的故事情節來揭示。」他認為,科學界不應該僅因為缺乏證據,就排除「外星科技」的可能性。

NASA表示,3I/ATLAS對地球不構成任何威脅,目前正按計劃飛離太陽系。#

(本文參考了NASA和路透社報道)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