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鄧小平復出工作、成為中共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之後,先後將三任中共黨魁——中共中央主席華國鋒,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趕下台。
胡耀邦是1987年1月被趕下台的。事先,鄧小平等幾個中共元老已商定要胡耀邦下台。1987年1月2日,胡耀邦被迫給鄧小平寫了一封辭職信。之後,由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薄一波主持召開「民主生活會」,給胡提意見。這次會議實際上是一次全面「清算」胡錯誤的「批鬥會」。
「批鬥會」結束次日,胡耀邦被迫辭去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任代理總書記。
「批鬥會」的具體情況
時間:從1987年1月10日至15日,持續6天,其中包括5天上午,1天上午、下午。
地點:中南海懷仁堂。
主持人:中顧委副主任薄一波。
主辦單位:不是中共中央委員會,不是中共政治局,而是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
出席會議者:中顧委常委,中共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委員,全國人大的中共副委員長,全國政協的中共副主席,中央軍委各大部門的首長,中共中央各部委的領導。
中共三大元老——中共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主席、中顧委主任鄧小平,中共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陳雲,中共政治局常委、國家主席李先念沒有參加。
1. 胡耀邦的檢討
1987年1月10日,「民主生活會」一開始,薄一波就要胡耀邦作檢討。
根據中共元老們的意圖,胡耀邦在會上作了檢查。他說:「我犯了政治原則的嚴重錯誤,給黨造成了嚴重的損害。」在政治傾向上,「我只注意防』左』,不注意防右。」在用人方面,我「喜歡用同意自己意見的人,不喜歡用不同意自己意見的人。」他還提出辭去總書記職務的請求。
2. 薄一波等的發言
薄一波講:「胡耀邦整天到處亂跑,全國兩千多個縣,你都快跑遍了,你是黨的主席、副主席、總書記中能跑的最高紀錄。這不叫指導工作,而是遊山玩水,譁眾取寵。」
中共政治局委員、中央黨校校長王震說:「你胡耀邦要是不願意和我們走的話,你就不必待在這裏了。」
中共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楊尚昆說:「胡耀邦,你如果想要亡黨亡國的話,你就和資產階級自由化分子結成聯盟吧。」
中顧委副主任宋任窮說:「我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胡耀邦對待鄧小平的態度。」
3. 鄧力群的長篇大論
中央書記處書記鄧力群對胡耀邦作長達五六小時的批判發言。鄧力群自己說他講三個半小時。
鄧力群說:耀邦承認他犯了政治原則的嚴重錯誤,給黨造成了嚴重損失。「我同意他這樣的自我批評。我只希望並建議他,檢查思路再寬一些,認識更深一點。」
接著,鄧力群分六大問題對對胡耀邦進行了揭發批判:(1)關於統一思想。在十二屆二中全會以後不久,耀邦很少講或不講「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了,甚至別人講「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還引起他反感。(2)關於反對精神污染。「搞精神污染就是搞資產階自由化,是一件事情的兩種說法。」他揭發胡耀邦從1983年到1986年,在對待反對精神污染的問題上,經歷了肯定、否定、再肯定,再否定的反覆。「兩次否定,對黨的損害,大家都看得很清楚。」(3)關於「四項保證」和「四有」問題。這是鄧小平提出的,但後來耀邦很少講了。(4)關於「左」和右的問題。耀邦只注意防「左」,不注意防右。在兩條路線鬥爭中,他這種思想狀況由來已久。在實際工作中只防「左」,反右是很不得力的。(5)在用人方面,「對有錯誤思想的人和搞資產階自由化的人,過於寬容;對於堅持馬克思主義批評資產階級自由化的人就過於苛刻。這是處處、事事都顯露出來的。」在中共政治局常委中,陳雲分管幹部工作。但耀邦「實際上剝奪了」陳雲管幹部的職權。(6)「不尊重集體、不遵守紀律。」
4. 趙紫陽的發言
中共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趙紫陽發言說:「耀邦為人寬厚,吵架不記仇,好共事。但也有弱點,喜歡標新立異。喜歡一鳴驚人,不受組織約束。」
「現在老人還在你就這樣,將來氣候變了,你的權威更高了,可能成為大問題。人再好,也會發生變化。史太林、毛澤東這麼偉大的人物,也出了問題。我過去也想過,雖然我們現在合作得很好,將來到了這種情況能否合作好,就很難說了。」
5. 兩個出人意外的發言
一個是軍隊總政治部主任余秋里。據趙紫陽回憶:「這次會上出人意料的是余秋里的發言。耀邦和余秋里那幾年關係很親密,但在這次生活會上,余秋里卻作了一個極其尖銳的批評責問耀邦的發言。他收集了那個時期耀邦在不同場合有關十三大鄧及其他老人們退留的問題的講話和答記者提問,然後當面責問耀邦:你動機何在?為甚麼這樣說?」
一個是中紀委副書記王鶴壽。王鶴壽和胡耀邦關係一直很好。在延安時期,胡耀邦、陶鑄、王鶴壽三人關係密切,人稱「桃園三結義」。在這次會上,王鶴壽毫不留情地批判胡耀邦「目無中央」,對鄧小平、陳雲兩位老人講的話「頂著不辦」。
據趙紫陽回憶:王鶴壽在會上講,「他到耀邦家裏去看胡,胡情緒非常激動,說有些老人要整他,還講了其它一些氣話。原本打算把會開得緩和一些,王鶴壽這一講,會議一度氣氛有些緊張。後來和王鶴壽打了招呼,這類事不要再講了,他發言時幸好有些老人不在場。」
6. 習仲勳的發言
會上,薄一波、彭真要求胡耀邦辭職。王震表示:「薄一波、彭真代表了我們大多數的意見。」
面對如此場面,中共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習仲勳忍無可忍,指著薄一波等人說:「你們這是幹甚麼?這不是重演『逼宮』嗎?」說著說著,習仲勳激動起來,說:「這不正常!生活會上不能討論黨的總書記的去留問題,這違反黨的原則。我堅決反對你們這種做法!」
胡耀邦沒讓習仲勳說完,就站起來說:「我已考慮好了,不讓我幹,我就辭職。」
1月15日最後一次會議散後,胡耀邦出門坐在台階上大哭。中共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田紀雲默默站在旁邊,久久不願離去。
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萬里,回到家也難抑心中不平,說:「耀邦沒有錯。」為了安慰胡耀邦,萬里叫廚師燉了一鍋胡最喜歡吃的狗肉送到胡家。
1987年1月16日,在中共政治局擴大會議上,胡耀邦被迫辭去總書記職務。
為甚麼會有這個「批鬥會」?
因為鄧小平等中共元老早就想把胡耀邦趕下台了。
胡耀邦是鄧小平提拔重用的中共改革開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但是,當鄧認為胡對他的中央軍委主席一職說了不該說的話之後,就決定換掉他。
在薄一波主持的「民主生活會」上,胡耀邦與陸鏗的談話錄音內容被作為會議的「參考材料之二」發給與會者。
陸鏗是香港《百姓》雜誌社社長。1985年5月10日,陸鏗在中南海採訪了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之後在《百姓》雜誌上發表了長達2萬多字的《胡耀邦訪問記》。其中特別談到了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的去留這個敏感話題。有關對話如下:
陸:外面有一種想法,現在讓鄧大人做軍委主席,很明顯的,是因為他的權威比較高,就如你所說:他的智慧是高的,他的經驗也是比較豐富的,大家對他都是心悅誠服的。那為甚麼不乘他健康的時候,就乾脆把軍委的工作讓你接過來,由你做軍委主席,不是更好嗎?
胡:我不會有這個誤會的。
陸:對對,我是從整個局面考慮。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是不敢領教的。但作為一個中國人,希望大陸和台灣都不要發生動亂……你們看胡耀邦做了軍委主席了,鄧大人又健在,他也仍在上面做出正確的決策,即使萬一發生了他提前去見馬克思,政局仍然是非常穩定的。為甚麼一定要到他去見馬克思的那一天,你閣下才來做呢?
胡:我們倒沒有想到這個問題,我們想的是小平同志的健康。
陸:是的,我知道。
胡:我們兩個人(指胡和趙紫陽)事情比較多,也的確比較忙。而老實說,現在軍隊的事情並不很多,又不打仗,邊境上有點事,也不十分嚴重,不管是南是北,都比較平靜。但照顧到軍內歷來的論資排輩習慣,就讓他(鄧小平)兼任了……
掌控軍權是鄧小平成為中共第二代領導集體核心的關鍵。在中共體制內,軍權是任何人都不能隨便染指的。
據趙紫陽回憶:鄧小平對胡耀邦與陸鏗的談話「非常生氣」,多次找有關中央領導談話。鄧曾對楊尚昆說:「陸鏗打著奉承耀邦的幌子來反對我們!」鄧還說:「這幾年我如果有甚麼錯誤的話,就是看錯了胡耀邦這個人!」從這時起,鄧對胡耀邦的態度發生了很大變化,開始想把他換下來。
1986年9月13日,鄧聽取國務院總理趙紫陽等的匯報時,專門談到了政治體制改革問題。正是在這次匯報會上,鄧提出由趙紫陽主持研究政治體制改革問題。
按常理,研究政治體制改革,應該是中共中央總書記的事,而不應該是國務院總理的事。但鄧不讓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牽頭,而讓國務院總理趙紫陽牽頭。這表明:當時鄧就有了換掉胡的想法。
1986年10月,鄧決定成立一個由薄一波牽頭的七人小組,負責十三大的換屆工作。
按常理,中共十三大的換屆工作,涉及中共最高層的人事安排,應由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牽頭才對;但鄧沒有讓胡耀邦牽頭。這進一步表明鄧有了換掉胡的想法。
正好在1986年年底,一個「要求民主選舉」的學潮,從安徽合肥的中國科技大學開始,蔓延到北京,乃至全國各地的高校。
鄧認為,這是胡耀邦「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不力」的結果,力主換下胡。
中共黨內保守派元老如陳雲、李先念等,早就想把力主改革開放的胡趕下台。鄧此時借出現學潮這個由頭提出倒胡,立即得到陳雲、李先念等的支持。
胡耀邦的態度
胡耀邦的生前好友,毛澤東的前秘書李銳的在《耀邦去世前的談話》一文中寫道,耀邦辭去中共中央總書記後,在家裏閉門讀書、思考了三個月,「將過去幾年自己寫過或講過的,凡形成文件和付印過的記錄,好幾百萬字都看了一遍,就放心了,並沒有(發現)甚麼錯誤。」
胡耀邦還講:「沒想到開『生活會』,竟採取如此手段,要把我搞臭。19號文件是羞辱。( 1987年中共中央發的19號文件羅列了胡耀邦「在經濟工作方面的一些嚴重錯誤」、1月2日胡耀邦給鄧小平的信、1月10日和15日在民主生活會上的「我的檢討」、「我的表態」。)其中許多話並不是我說的,有的是造謠。如請日本3,000人來,是外交部的申請件:到1989年末10,000人,常委都圈閱過,大家同意的,我才批了3,000人。總書記連這點權力都沒有?」
最後,胡耀邦談到自已的事情:「有苦惱,但不是個人問題,是歷史不公平。(對於改革開放以來胡耀邦主持中央工作七、八年的作為)應當還歷史的本來面目。希望有個符合事實本來面目的新的結論。」
由此可見,胡耀邦直到去世之前,一直不承認自己在總書記任內犯了「政治原則錯誤」,當時他在「民主生活會」上的檢討,是在鄧小平等元老重壓下的違心之論。
結語
胡耀邦是中共十二大「選舉」產生的中共中央總書記。按中共黨章,胡的下台,應由中共中央委員會決定,而不是由鄧小平等幾個政治老人私下決定。
但是,鄧小平幾個政治老人一錘定音,加上政治老人組成的中顧委的一個「批鬥會」,胡耀邦就被趕下台了。新華社記者楊繼繩稱之為「宮廷政變」。
胡耀邦下台的根本原因是:胡冒犯了鄧小平的「絕對權威」,同時,他的改革開放主張得罪了中共保守派元老。
《大紀元》首發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