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黑熊、紅鶴、北極熊、貓頭鷹⋯⋯手作人Shu設計出一個個瀕臨滅絕的動物形象,展現在自家設計的地氈、背囊、手袋、絲巾、平板電腦套和電話機殼上,以引發人們對瀕危滅絕動物的關注。除此之外,她還會為客人訂製獨家圖案,將他們心愛的寵物變成實用生活物品。自2014年成立的「Serious by Shu」品牌,今年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和實體店,Shu全職投入其中,並享受著設計及與他人交流的樂趣。


Shu示範手搖針織機的針織過程。(陳仲明/大紀元)
Shu示範手搖針織機的針織過程。(陳仲明/大紀元)

隨著荔枝角D2實體店的開幕,Shu的手作生涯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好像多了人認識我,有間舖的時候,人們實質來到,發現原來我的東西,現場看到比在網上圖片更好看,客人可以摸到質感。」她還將自己的店舖變身為工作室,將自己的手搖針織機設於店舖的一隅,在空閒時教班,和客人有了進一步的交流。雖然辛苦,但對於Shu而言,生活更加充實,也希望更多人可以愛護動物,保護身邊的環境。

注入環保理念的設計

在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時裝設計高級文憑畢業後,Shu找到了一份正職,在一個時裝品牌擔任設計師,她的工作以針織服裝為主,也會親臨工廠了解製衣過程。她觀察到,服裝生產過程中面對著一個問題——浪費毛料。

她描述:「工廠做衣服的時候,剩餘的毛料其實不會再重用,所以我就在想,這樣丟掉其實很浪費,因為這些原料很新,還可以做很多不同的東西,既然如此,不如我收集起來,做一些比較特別的東西。」懷著一顆「不要浪費」的心,她決定利用這些廢棄的毛料做一些小型的針織手作。


企鵝、黑熊、紅鶴、北極熊、貓頭鷹⋯⋯手作人Shu設計出一個個瀕臨滅絕的動物形象,展現在自家設計的產品中。(陳仲明/大紀元)
企鵝、黑熊、紅鶴、北極熊、貓頭鷹⋯⋯手作人Shu設計出一個個瀕臨滅絕的動物形象,展現在自家設計的產品中。(陳仲明/大紀元)

動物保護成為一大主題

Shu創作的主題,源於在香港理工大學修讀美術及設計教育學士學位時,老師給她的靈感:「我上一門藝術教育的課時,發現很多關於如何將藝術融入社會的議題,那時我做了一個項目,是關於人們如何用蛇皮、鱷魚皮去做一些飾物、首飾或者銀包,我看完相關影片之後,我覺得很殘忍。」自此之後,她拒絕一切以動物皮製作的產品,盡量以其他材料代替:「主要我想傳達,呼籲人們不要使用動物皮毛產品,不一定要用皮、塑膠,才可以做手袋,以針織方式也可以做手袋的,仿造出看似貴價的款色。」Shu擅長針織,從工廠取回廢料後,便利用自己的工餘時間,製作出各類針織手作,將一系列瀕危動物向眾人展示,每逢周末便到各類市集擺檔。


Shu希望透過自己的一系列作品,引發人們關注珍稀動物的保護。(陳仲明/大紀元)
Shu希望透過自己的一系列作品,引發人們關注珍稀動物的保護。(陳仲明/大紀元)

她曾與保護動物組織「Animals Asia」合作,將自己製作的黑熊主題產品義賣,為保護黑熊籌款。她提到:「黑熊的遭遇很慘,因為牠們被人們抽取膽汁,用作保養用途,聲稱牠們的膽汁有甚麼功效,像是蛇膽那類型的,有甚麼補身功效。人們便活捉把這些黑熊,接著抽乾牠們的膽汁,然後把牠們扔在甚麼地方,使牠們數量越來越少,逐漸瀕危。」Animals Asia機構主要幫忙黑熊尋覓棲身之地,為牠們治療,醫好牠們。Shu認為很有意義,於是製作了一些產品,放在該機構的網站上義賣。


Shu曾將自己製作的黑熊主題產品義賣,為保護黑熊籌款。(陳仲明/大紀元)
Shu曾將自己製作的黑熊主題產品義賣,為保護黑熊籌款。(陳仲明/大紀元)

幾年前在市集擺檔時,Shu認識了人稱「大澳貓女俠」的張敏芳(German),German是「大澳流浪貓之家」創辦人,義務做很多照顧社區流浪貓的工作。Shu擅長畫畫,German邀請她到訪大澳,親身感受當區流浪貓的情況。Shu說:「我幾次進入大澳,和German談過很多次,覺得她真的是一位有心人。我沒想過大澳這麼小的一個地方,在我眼中可能只是蝦膏這些,但沒想過有這麼多流浪貓,在這裏有位有心人,會拯救牠們。我自己最深刻的,就是大澳十號風球,她最擔心也是貓貓們,她會不顧一切地把貓捧回來,我覺得很有意義。」

在大澳貓主題的咖啡室中,Shu受邀為German設計店面,將German收養的流浪貓畫出來,作為牆面的裝飾。近期她還將部份流浪貓畫出來,製作成絲巾和咖啡杯,成為「大澳非茂里」的一個品牌產品。Shu亦十分樂意與German合作,希望將保護動物的理念繼續延續下去。


Shu將大澳流浪貓繪出,製作成絲巾。(陳仲明/大紀元)
Shu將大澳流浪貓繪出,製作成絲巾。(陳仲明/大紀元)


大澳流浪貓頭像的咖啡杯。(陳仲明/大紀元)
大澳流浪貓頭像的咖啡杯。(陳仲明/大紀元)

陪伴客人最後一程的咕𠱸

在六年的手作生涯中,Shu也遇到了很多令她感動的故事。她記得有一位台灣客人與她聯絡,給她看兩隻貓的相片,希望她幫忙設計出圖案並製作成咕𠱸套。原來,這兩隻貓是客人患癌的朋友心愛的寵物,客人希望將這富有心意的咕𠱸送給朋友,希望能在他生命的最後一程得到一絲安慰和歡樂。

當接到這一訂單時,Shu感到頗有使命感:「那一刻我覺得自己很有使命感,沒想過我的東西,會陪伴一個病人。我送去之後,過了一兩個月,客人的朋友便離開了人世。客人很感激我製作的咕𠱸,他說,朋友抱著它的時候是開心的。我不知為何,雖然我不認識他,亦不認識他朋友,但也有種想哭的感覺,好像我的作品也能感動你,好像一種另類的連結。雖然我不認識他,但好像幫到他舒懷內心,讓他開心,我覺得有種安慰的感覺。」


「Serious by Shu」提供個性訂製服務,可以為客人的寵物設計圖案並製作各類產品。(陳仲明/大紀元)
「Serious by Shu」提供個性訂製服務,可以為客人的寵物設計圖案並製作各類產品。(陳仲明/大紀元)

旅行擺市集 感受日本台灣不同的文化

除了在香港擺市集外,Shu也喜歡到日本擺市集,她覺得手作市集最有氣氛、最有尊重的地方,是日本,其次便是台灣。「台灣人是很喜歡聽人講故事,例如他走過來,未必買東西,但他可能看到你的東西很有趣,他都會問你的故事,為何要做這個東西。他們可能站著聽你說半小時,也不會覺得不耐煩,和香港的客人很不同,香港的客人,多數會確定自己會買那件產品,他才會站著聽你說。」她喜歡和客人交流的過程,當客人欣賞她的作品時,她感到莫大的滿足。

日本也是Shu喜歡到訪的地方,她雖然不會講日文,但她仍能感受到日本文化中對手作人的尊敬:「在日本擺市集的時候,日本人覺得我的東西很漂亮、很可愛,日本人的英文也不太好,但他們很堅持要跟我交流,會用谷歌翻譯跟我溝通,我覺得很有趣。」另外,她提到日本人不會討價還價,剛開始她對定價沒有經驗,常常定了一些尾數有8日圓、5日圓等等的金額,這些小數額有時候難以找續。但Shu觀察到,日本人會堅持給足自己定價的金額,不會因有尾數而跟她講價。回到香港後,她也取笑自己定了一些不合理的價格,同時她亦感受到日本人的那份尊敬:「之後回想起,也覺得這件事很有趣,日本人尊重你,很想買你的產品,你定的價錢他們不會講價,你定價多少,我便給多少,我覺得就算語言不通,但在心裏也感受到對方的尊重,因欣賞我而表現出來的行為。」

*********

今年因疫情無法到訪其它國家旅行擺市集,Shu覺得有些遺憾,但與此同時今年實體店開張,對她而言又是一個新的契機,有更多的空間和時間創立自己的品牌:「比較想以設計品牌為主,因為我現在給人的感覺,也是很手作,有很多的產品是我堅持自己來。但我覺得,如果可以做得更像設計品牌的話,好像一個品牌的感覺,其實是我最想做到的事情。」◇


動物主題燙章。(陳仲明/大紀元)
動物主題燙章。(陳仲明/大紀元)


動物主題手機殼。(陳仲明/大紀元)
動物主題手機殼。(陳仲明/大紀元)


Shu會觀察客人的寵物的模樣,並為其個性訂製產品。(陳仲明/大紀元)
Shu會觀察客人的寵物的模樣,並為其個性訂製產品。(陳仲明/大紀元)


今年實體店開張,對Shu而言又是一個新的契機。(陳仲明/大紀元)
今年實體店開張,對Shu而言又是一個新的契機。(陳仲明/大紀元)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