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棄餐具、廢舊紙皮、塑膠樽、雞蛋盒⋯⋯在兒童藝術工作者余以辰(Benny)的手中,總能夠變成栩栩如生的花草樹木、鳥獸蟲魚,甚至是大型的房屋、農莊、遊樂場。談到自己擅長的手作,Benny最感激父親:「爸爸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教我洗淨膠樽,跟我一齊做手工,我覺得很有趣,就像種子一樣種在我的心中⋯⋯」如今已為人母的她,也用自己的行動教育下一代,願這顆「種子」繼續生根發芽。

每一次和Benny見面,她都在不停地忙碌,準備著新的藝術裝置,她笑言自己是停不下來的人,稱她為「busymama」毫不為過。她的腦袋中裝滿了各種創意想法,她又是一個「行動派」,想到的點子都可以快速實現。活力十足的Benny說:「我本身是一個好有趣的人,我會覺得人生應該有好多色彩啊,我做藝術是充滿色彩的!」作為三個孩子的母親,她要平衡好生活和教兒育女,更將正向教育的理念放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在品德上、生活能力上更上一層樓。


「Busymama」余以辰是一個「行動派」,想到的點子都可以快速實現。(受訪者提供)
「Busymama」余以辰是一個「行動派」,想到的點子都可以快速實現。(受訪者提供)

歷經失敗創業 重新站起轉型創意藝術

兒時的Benny興趣廣泛,母親當時擔心她無法兼顧太多的方向,就給她兩個方向,一是學藝術,二是學跳舞。她選擇了學藝術,中學時有機會到外國讀書,思維上也開闊了許多,為她後期的個人發展打下了基礎。

在事業上Benny並非一帆風順,她曾經歷兩次創業失敗。第一次創業的公司主要在會所幫客人籌備家庭聚會、節日活動佈置,第二次創業是開主題派對公司,幫有小朋友的家庭策劃生日派對、聖誕派對等。由於沒有資金周轉的經驗,再加上與拍檔合作不順,Benny的公司無法順利經營。她最記得當時對四歲的兒子說,公司有個洞,她不知道怎麼辦,兒子天真地說:「那就一齊跳過去!」她說自己大肚子跳不動,兒子就說鋪塊板在地下,就可以過去了。這段對話讓她記憶猶新,她沒想到兒子如此富有創意,而且貼心地為她著想。

做派對公司不成,Benny於是重新思考自己新的方向。過去在外國修讀藝術的經歷啟發她由自己擅長的手工和藝術開始起步,運用生活周邊的物品創作,激發孩子的創意,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解難能力,她稱這一教育概念為「Busy Art」:「這完全是我過去跟小朋友一齊玩,慢慢摸索出來的方法,我覺得大人、小朋友都不應該有框框,自然就會有創意。」


廢物升級再造的雞籠。(陳仲明/大紀元)
廢物升級再造的雞籠。(陳仲明/大紀元)

廢物升級再造 每個道具都可以講故事

Benny獨創的「Busy Art」,鼓勵小朋友用各類廢物製作出各類充滿創意的小手作。除了提升動手能力外,更能培養他們的觸感,在玩樂中學習。家長也可以學習到,原來生活中有那麼多東西可以循環再用,平時留意保留廢棄物資,與孩子們一起設計成玩具。「我希望可以啟發到小朋友不同的創意,特別是他們的解難能力。」她擅長設計出大型的佈景,並設計出各種各樣的遊戲:「給大家認識到很好的場景展示,也是為小朋友埋下種子。」


Benny希望小朋友可以認識農場植物。(陳仲明/大紀元)
Benny希望小朋友可以認識農場植物。(陳仲明/大紀元)

近期Benny在荃新天地完成兩場大型的社區Busy Art展覽,均是她的心願,其一是在復活節期間展出的「開心農莊」(Happy Farm),其二是充滿舊香港情懷的「香江藝墟」,所有的道具均是落場人手製作,廢紙、海棉、紙皮等等「大變身」。喜愛大自然的Benny對每一個製作出來的小動物、植物都會用來給小朋友們講故事,譬如「農場」中種植的蔬果和農場中的動物,均是一個好的教育題材,讓孩子認識農場植物。


Benny用每一個製作出來的小動物來給小朋友們講故事。(陳仲明/大紀元)
Benny用每一個製作出來的小動物來給小朋友們講故事。(陳仲明/大紀元)


「開心農莊」中的木馬裝置,全部都是人手製作。(陳仲明/大紀元)
「開心農莊」中的木馬裝置,全部都是人手製作。(陳仲明/大紀元)

懷舊主題的「香江藝墟」讓小朋友體驗做小販的滋味,賣經典小食糖蔥餅及缽仔糕,還有街邊炒栗子檔、賣燒賣、雞蛋仔及牛肉丸,所有的道具都栩栩如生。整個懷舊香港佈景,也是互動親子劇場的場景,Benny相信,學習和玩樂是結合在一起的,她最希望小朋友在輕鬆的氣氛中吸收新知識。


懷舊主題的「香江藝墟」讓小朋友體驗做小販的滋味。(受訪者提供)
懷舊主題的「香江藝墟」讓小朋友體驗做小販的滋味。(受訪者提供)


「香江藝墟」懷舊主題活動。(受訪者提供)
「香江藝墟」懷舊主題活動。(受訪者提供)

用心陪伴子女 孩子懂事體諒

Benny和三個孩子的關係很好,孩子們非常喜歡和她在一起:「他們會覺得我好好玩!」談到和子女的相處,她認為首先要有心陪伴,無論工作再忙,都不能忽視和小朋友的交流溝通。每天她必然安排親子獨處的時光,為三個孩子制訂時間表,輪流跟他們談心。

工作忙碌時,她毫不迴避跟小朋友分享自己在做的事情,有時在幫客人佈置場地,她會一邊打開手機跟兒子、女兒視像,條件許可時也會帶他們到現場一齊佈置。「他們親身觀察、體驗,就知道媽媽在忙甚麼,他們也喜歡落場幫忙一齊做小手工,慢慢就學會體諒和互相幫忙。」


Benny和三個孩子的親子時光。(受訪者提供)
Benny和三個孩子的親子時光。(受訪者提供)

Benny有時回家後感覺很累,倒頭便睡,孩子們會輕聲細語地商量:「不要打擾媽咪,我們要安靜,等媽咪睡醒再玩。」能夠讓子女學會體諒母親的辛苦,Benny認為一切都在於「身教」,當平日子女能夠明白工作的情況,親身體驗過之後,就自然願意關心和體諒。

*********

Benny形容自己是一個「貪玩」的媽媽,也許正是如此,才會源源不斷有創意發生。她相信鼓勵的話語多說是有益處的:「有的家長總喜歡跟小朋友說『不』,我就不贊成,其實多讚美鼓勵他們,給他們機會犯錯,給他們機會發揮個人的創意,最重要的是開心,好好享受和孩子相處的時光!」◇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