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主持的家長講座中談到有關焦慮的題目。完全沒有驚訝在答問時間中遇到大量的提問,果然有許多家庭都面對着焦慮這個問題。焦慮和恐懼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基本情緒,是指對將來、未曾發生的事有所擔憂,當焦慮或恐懼的問題持續出現,而且程度過份嚴重,不但帶來情緒困擾,甚至影響了日常生活

這篇文章,我分享的是焦慮的感覺和狀態,而不是焦慮症。焦慮和焦慮症的分別是,焦慮是一種感受,而焦慮症是一種情緒病症。就好像抑鬱症和抑鬱情感一樣,抑鬱症和焦慮症都必須符合一定條件才會對斷症。但是,如果一個人長期處於焦慮的狀態,而不去或不能夠解決那種焦慮情緒的話,這會增加患上焦慮症的風險。

在一個家庭入面,大人和兒童都有機會遇到焦慮情緒,對兒童來說,他們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會有不同種類的焦慮問題,例如:在嬰兒期會對陌生人或嘈吵的聲音感到恐懼;在學前兒童可能會害怕行雷閃電、動物、昆蟲、黑暗等等,上學的兒童則可能因學業、考試或朋輩關係而感到憂慮。而這些憂慮可以說是成長的歷程,但這些必經的階段也需要適當的支援。

一般情況下,以上所說的焦慮情況會隨著兒童長大而逐漸減輕或消失。但也有可能會變得過度和不合理,及與其年齡或發展階段不符。在自身的經歷中,我是非常怕黑的。記憶中,我自少就怕黑,那時大約是3歲左右吧。我住在新蒲崗的天台木屋,那天晚上天氣很差,忽然家裏停了電。雖然媽媽立即抱起我,但是我從媽媽的背後看見窗外的閃電,心裏感到非常恐懼,仲擔心會有鬼怪。

自此,我便非常怕黑。在美國讀書的時候,我一個人住,從來都不會在晚間關燈的。開始在大學讀心理學,便嘗試研究自己的內心世界,於是發現原來這是一種焦慮情緒(續)◇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