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 中共號稱的「先進產能」看上去缺乏邏輯。Tesla緊湊車型Model 3基本款在中國大陸起價23.19萬元(人民幣,下同),標定續航能力606公里;比亞迪同類的海豹精英車型在中國大陸指導價為17.98萬元,標定續航能力550公里;比亞迪的緊湊型跨界車元UP起價僅7.98萬元,標定續航能力301公里。假如比亞迪更先進,續航能力應該更長,在中國市場應該定價比Tesla高,或至少持平,為何會低於Tesla?

4月28日,中共總理李強在北京會見Tesla行政總裁馬斯克,隨後Tesla的自動駕駛獲准進入中國。相比之下,比亞迪的自動駕駛技術才剛剛起步。然而,這不會阻止中共繼續把中國產電動車等宣傳為「先進產業」,因為這是政治需要,或者說是一種無奈的說辭。

中共這樣說,主要用來搪塞美國的新關稅,試圖說美國故意打壓中國的「先進產業」。如同中共宣傳的中美關係一樣,從來都把責任推給美國,以掩飾中共高層的錯誤。中國電動車等的「產能過剩」,實際是中共治下再次出現的低端「產能過剩」,令中南海很難堪。

因此,中共只能故意把新能源拔高為「先進產業」,以掩飾中共高層的無能;硬說美國打壓了中國的「先進產業」。中共把無能說成了功績,繼續玩愛國主義的文字遊戲。中共外交部提前亮出了這樣的腔調,中共黨媒也早就準備好了類似的文章。

5月13日,新華社開始發表系列文章《中國新能源產業真本事從何而來——中國先進產能的世界意義系列評論之一》;5月14日又發文《中國新能源產業如何造福世界——中國先進產能的世界意義系列評論之二》。

中共無力與美國展開新的關稅戰,明知遭遇白宮當頭一棒,卻難有還手之力,只好對內造假宣傳。

5月14日,白宮宣布對華新關稅後,新華社立刻發文《加稅,美國保護主義的「迴旋鏢」遊戲》《對中國電動汽車加稅,美保護主義將傷及自身》。

中共又拿出了「精神勝利法」應對。假如白宮此舉真的更多傷害了美國,新華社何必要多此一舉地告訴美國人,不妨讓美國傷害自己好了。然而,事實恰恰相反,白宮提前堵住了中國產電動車的傾銷之路,巨大的「過剩產能」在中國消化不了;若歐盟再跟進,中南海的戲就演不下去了。

中共正關注歐盟是否跟進

中共正計劃向北美大舉傾銷電動車之時,白宮基本上把路提前堵住,中南海現在只能押寶歐洲市場了。2023年,歐洲電動車市場比北美大得多,總計約銷售了323萬輛;北美則銷售了約161萬輛。中國、歐洲、北美電動車市場佔全球市場的95%,中共眼看北美市場要沒戲,自然會更關注歐盟市場。

2023年,中國產電動車佔據歐盟市場約19.5%,佔據法國和西班牙電動車市場近三分之一。有分析認為,2024年中國產電動車在歐洲市場的佔比可能提高到25%以上。然而,2023年9月,歐盟啟動了針對中國產電動車的反補貼調查。

中共黨魁訪問法國時,說辭繼續保持強硬,顯然難以解決問題,反而可能激化矛盾。如今,美國率先行動,就看歐盟可能何時跟進了。

中共黨魁訪問法國期間,法國總統馬克龍再次當面敦促黨魁承諾不向俄羅斯提供軍事援助。按照法國的聲明,馬克龍認為,中共黨魁算口頭承諾了;但中共的聲明採取了迴避態度。

俄烏戰爭令歐洲擔憂安全,俄羅斯總統普京訪華要進一步爭取中共的支持。若中南海對莫斯科的態度保持節制或有所收斂,歐盟的動作或許不會很快來臨;但若中共黨魁試圖繼續高調聯俄對抗美國和北約,歐盟則可能儘快推動仿傚白宮的舉措,限制中國產電動車等的傾銷。

中南海陷入兩難

中南海按理應該避免刺激歐盟,但白宮的新關稅估計會令中共高層惱火;回應的選項有限,要麼在台海搞一點大動作,要麼再打俄羅斯牌。無論選擇哪一樣,或者都選,其結果都會事與願違,令中共更加被孤立。目前中共對白宮的反應實際算低調的,中南海正陷入兩難。

中南海最擔憂的不是對外止損,而是對內止損。拜登出了重手,中共已無法再美化脆弱的中美關係,只能故意拔高宣傳「新質生產力」或「先進產業」,但再難欺騙中國老百姓,中共黨魁在三中全會上也顯然又多了一個難以辯解的話題。◇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