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多家銀行暫停無卡取款業務」引起大陸網絡關注。專業人士稱暫停是出於安全性考慮。民眾質疑,無卡取款用了這麼多年,現在才考慮風險?

29日,《證券時報》報道,繼農業銀行之後,交通銀行5月24日發公告也收緊了無卡取款業務。從5月24日起停止個人手機銀行無卡取款功能中的預約取款服務。

此前,客戶可在交通銀行手機銀行上預約「無卡取款」,預設無卡取款時的預約驗證碼、預約金額,之後不用帶卡即可在銀行ATM取款。

報道稱,近年來,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光大銀行、中信銀行等多家國有銀行及股份銀行先後宣布暫停無卡存取款業務。

農業銀行宣布,自5月9日起暫停掌銀無卡取款服務。服務暫停後,客戶可通過讀卡取款、掌銀掃碼取款、刷臉取款等其它方式辦理網點現金提取相關業務。中信銀行宣布,自5月17日起,關閉現金自助設備授權碼取款功能。

業內人士表示,自助設備的無卡現金類業務容易造成金融風險等,此舉是出於安全性等方面考慮。

相關消息引發網絡關注,「多家銀行暫停無卡取款業務」登上大陸社交平台熱搜榜。

網民質疑:「用這麼多年了,現在原因是安全問題,那這麼多年的安全風險就是存戶承擔了唄?」「免密支付都可以不考慮安全?這還安全考慮。」「存摺屬於有卡無卡?」「定期存單算不算無卡?」「補卡又是一筆費用,雪上加霜了。」

還有民眾擔心:「會不會來個禁止取款?」其他網民回應:「應該快了,特別是農商銀行。」「會不會有一天,櫃枱取錢,問你取款幹甚麼用,不說不給取,網絡支付限額,限額一年500。」#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