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學研究團隊首次發現,細菌對廣泛肽類抗生素產生耐藥性的原因。有助醫學界研發新型抗生素對抗超級細菌。
科大生命科學部講座教授錢培元及其研究團隊,由2015年開始分析6千多個細菌基因組合,在1,200種細菌中發現「D-型胺基酸特異性多肽耐藥酶」(DRPs)。
DRPs會識別並分解肽類抗生素內的重要成份,令抗生素失效。肽類抗生素,主要用於治療金黃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感染的萬古黴素和多粘菌素。由於耐藥性風險較低,一直被視為對付多重耐藥性細菌(超級細菌)最有力的武器。
錢培元表示,DRPs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各類細菌中,「若人類繼續濫用抗生素,病原菌便有機會從自然界中獲得該耐藥基因,令更多肽類抗生素失效,導致延誤甚至無法治療的問題。」
研究團隊指,這次研究令醫學界增加對肽類抗生素耐藥性的認識,為醫學界提供早期預警,亦有助研發應付超級細菌的新抗生素。研究團隊希望未來有更多研究,針對肽類抗生素的使用及發展。◇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