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歲的白先生平日喜好飲酒,偏愛口味比較濃烈的威士忌和高粱酒,工作時常需要應酬,加上個性也很大方好客,經常邀約親友聚餐。他每周至少有5天都會出席需要喝酒的場合,很自豪自己的酒量,身體似乎對酒精的代謝也很好,所以至今都沒有發生任何不舒服的症狀。

不過,近期他在太太的安排下,到醫院進行健康檢查。健檢有安排無痛腸胃內視鏡檢查,結果在食道上段約三分之一的位置,發現黏膜糜爛,醫師立即做切片檢查;病理檢驗報告確認罹患食道癌中的鱗狀細胞癌,很慶幸癌症發現得早,僅是原位癌。 

臨床專科醫師則表示,因為癌細胞還沒有侵犯到胃壁肌肉層,也無遠處轉移的情形,後續治療手術方式只需要安排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不需要再安排化療,目前術後的恢復狀況相當好。 

食道癌的預後情況不佳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說,食道癌其實是一種預後情況相當差的癌症,但是如果在第一期就發現,5年存活率為60%~70%,第二期為40%,第三期為20%,第四期小於5%。

主要原因在於食道癌在早期幾乎沒有異常不適,等到出現吞嚥困難、喉嚨覺得卡卡等症狀,此時再去就醫檢查,大多是癌細胞已穿越食道黏膜層,並侵犯食道肌肉層或食道鄰近組織,甚至可能已經發生淋巴結或遠處轉移現象,也會促使後續的治療變得棘手。 

鱗狀細胞癌的發生原因

梁程超指出,以台灣為例來說,每年大約有2,700人罹患食道癌,男性佔90%以上,其中鱗狀細胞癌佔最多,大約90%以上。

鱗狀細胞癌是食道內的鱗狀上皮細胞失去控制、異常生長所造成的癌症,發生的主要原因是抽煙、喝酒、嚼檳榔所引起,以及偏愛吃過燙飲食(溫度超過65℃)、常吃醃漬物、食道曾經接觸腐蝕性或放射性傷害,還有肥胖也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至於位於食道下段接近賁門處的腺癌,則是與胃食道逆流相關。

此外,台灣衛生福利部的統計資料也顯示,有飲酒習慣者相較無飲酒習慣者,罹患食道癌的風險會提升3.8倍。

飲酒臉紅是酒精代謝差

梁程超提醒,在飲酒後如果出現臉紅,千萬不要誤認是因為自身代謝好;其實喝酒會臉紅的人,代表身體缺乏乙醛去氫酶ALDH2,無法快速清除酒精代謝後的毒性乙醛,比起酒後不會臉紅的人,反而更容易罹患食道癌、口腔癌和心臟病。

美國史丹佛醫學院進行的研究發現,台灣是全世界ALDH2缺乏比例最高的地方,將近一半(高達45%~47%)的人口缺乏ALDH2基因。 

梁程超補充說,經常有人說每天睡前喝一點烈酒能幫助睡眠,或是每天飲用少量紅酒有助於心血管健康,其實這樣的方式對於缺乏ALDH2基因比例極高的台灣人不太適用,因此建議酒後容易臉紅的民眾,最好避免過量飲酒,才能有效降低罹患食道癌的風險。◇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