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達國際公布《2023年全球情緒調查》,指儘管今年從環球經濟、投資市場,乃至地緣政治充斥不確定性,在職人士普遍對未來仍持正面看法,亞太區增加退休計劃供款的就業人口比例,更高於全球其它地區。
環顧亞洲區,有增加退休計劃供款的受訪者比例較持平的比例為高,凸顯區內在職人士重視籌劃退休, 當中印度、新加坡和大陸尤其顯著。50歲或以上在職人士普遍表示按原定退休年齡退休,而部份期望延遲退休,香港和新加坡則屬例外,有較多受訪者表示期望提早退休。
退休儲備不足為在職人士期望延遲退休的主因,其後為享受工作。在亞洲,即使照顧家庭成員,和被裁員後尋找新工作愈見困難,具負擔能力依然是區內在職人士計劃提前退休的主因。
調查顯示,大部份受訪者對自身的財務、健康及工作狀況感覺良好,但同時認為經濟、通脹及生活成本等因素帶來一定壓力,理財行為大致與2022年的調查結果相若,34%表示在過去6個月內曾入不敷支,40%則表示期內量入為出。
報告指出,全球過半就業人口對未來抱持樂觀的態度,扣去感悲觀受訪者後的樂觀人數較去年增加15%。亞洲受訪者普遍較歐洲的樂觀,其中又以大陸 (84%)及新加坡(75%)的受訪在職人士,對未來6個月前景感樂觀的比例最顯著。日本就業人口對未來的看法最為負面,38%日本受訪者對未來感到悲觀。
大陸和印度的在職人士普遍對其日常財務和儲蓄狀況感覺良好,與香港和新加坡就業人口普遍感憂慮形成對比,只有46%香港受訪者及43%新加坡受訪者對其日常財務狀況感覺良好。
綜觀各地受訪者的財務狀況,亞洲方面,大陸(52%)、新加坡(44%)和香港(40%)的受訪者表示開支在負擔能力之內, 然而新加坡和香港表示入不敷支的受訪者比例也是區內最高,凸顯兩地受訪者理財行為呈兩極化。
鑑於世界各地通脹及生活成本相繼飆升,歐洲在職人士表示有增加儲蓄的比例遠低於部份亞洲地區,印度(49%)和香港(33%)的受訪者比例為亞洲區內最高。相較之下,新加坡和澳洲表示已減少儲蓄的受訪者比例較高。
今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家庭開支增加仍然是受訪者減少儲蓄的主因,反映各個市場的就業人口正面對通脹壓力。@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