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一項要求高校及其教員披露收取外國資金的法案,尤其是接受中俄等敵對國家的資金捐贈。
周四(3月27日),美國國會眾議院以241票對169票通過《威懾法案》(DETERRENT Act)。法案發起人是共和黨眾議員Michael Baumgartner。
根據眾議院教育和勞動力委員會發出的法案介紹,像中國共產黨這樣的對手經常劫持合法外國夥伴關係來竊取美國研究成果、並向美國學生灌輸思想,以及破壞美國的國家利益。
《威懾法案》將要求美國大學披露與外國實體的財務關係,要求美國的高等教育機構每年向教育部披露它們是否受到外國資金的實質性控制。該法案還新增要求教職員工報告收取外國捐贈的情況。此外,與受關注國家簽訂的任何合同都需要獲得教育部的豁免。
美國大學協會(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y)強烈反對這一法案,認為新法案是在重複現行規定,並將限制重要的國際研究合作和交流項目。其次,認為要教職員工披露禮物和合同的要求過份,無助於保護或確保科學研究的安全。
為此,國會眾議院詳細解釋了對該法案的迷思,並澄清事實。
迷思:沒有簡單的方法來追蹤大學收取的外國禮物和合同訊息,這些需要大量的合規成本。增加報告要求將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事實:如果大學很容易追蹤數百萬美元的運動員援助捐款,那麼他們沒有理由無法密切關注從外國參與者那裏獲得的資金。保持透明度是最佳方式,通過「信任+核實」,保證讓美國的學生和公民收益,而不是外國對手。對於(共產)中國和俄羅斯等令人擔憂的國家來說,此舉格外重要;大學應該積極主動、謹慎並公開這些關係。
迷思:《威懾法案》與《高等教育法》第117條及其它現有法律重複,且沒有必要。
事實:《威懾法案》與現行法律和法規保持一致。與其它法律不同,《威懾法案》提到對《高等教育法》第117條進行改革,將使美國公眾能夠通過透明、可用的數據追究學校的責任。
迷思:《威懾法案》對研究人員的披露要求將要求披露無害交易,例如一杯咖啡。
事實:《威懾法案》對研究人員的要求與國會議員相同,並且只涵蓋超過最低限度門檻(480美元以上)的禮物。高額外國禮物理所當然地引發了對潛在利益衝突的質疑。
迷思:《威懾法案》損害了研究人員的私隱,使他們面臨被針對的風險。
事實:《威懾法案》在透明度與常識性私隱保護之間取得平衡,並且不披露教師的姓名或地址。
迷思:學生實際上並沒有受到外國影響。
事實:中國共產黨等外國對手有通過審查學術討論和通過跨國鎮壓恐嚇國際學生來傷害學生的記錄。敵視以色列的國家也利用他們在學術界的資金,來傳播反猶太思想並創造敵對的校園氛圍。
迷思:對外國影響的擔憂已成為過去,現在是在誇大。
事實:過去兩年中出了無數惡意影響的例子。例如,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馬利蘭大學和特拉華大學的著名研究人員未披露來自中國的外國資金。2024年,國會對兩所頂尖研究型大學進行了調查,發現了他們與中國共產黨簽訂的近4,000萬美元未報告的軍事技術研究合同。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迷思:大學現在提交的報告數量已經比以前更多,《威懾法案》改革是不必要的。
事實:質量很重要,而不僅僅是數量。即使進行了披露,披露的訊息通常也缺乏資金的名稱、日期和用途,因此無法實現真正的透明度。《威懾法案》要求披露常識性訊息,包括贈款或合同的預期用途、負責贈款或合同的部門以及相關日期。
迷思:無論學校是否接受聯邦學生資助,威懾法案都適用於所有學校。
事實:《威懾法案》的規定僅適用於接受聯邦學生資助的大學。#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